葱白水 葱白水 一个四口之家的 COVID-19 检测呈阳性。 医生一家老、中、青三代人抗击COVID-19的经验。 家人该如何自救?

最近朋友圈分为三类:一是杨中宝,二是杨过杨康,三是幻阳综合症。

1.杨忠宝

已知他们的COVID-19呈阳性,他们正在经历着COVID-19的数种折磨,比如冰与火的两个世界、用水泥封住鼻子、活吞刀片等等,等等,他们在明媚的阳光下在家中积极进行自救。

2. 杨过杨康

经过一番激烈的敌我斗争,症状消失,转阴顺利。 我们可以说是经历过风雨、云开见彩虹的美丽羊。

3. 幻阳综合症

周围都是羊,他们总幻想自己呈阳性,但抗原自检结果仍然呈阴性。 这些是在绝境中生存的幻影羊,被大自然选择作为工人工作。

我经常在河边散步,鞋子怎么可能不湿,而且什么都不怕。 没想到,我在预赛中就落败了。 从12.21晚至今,黄小谢一家四口相继被确诊出现阳性症状,一家人自救,杨某顺利康复。 积累了老中青三代相结合,中西医结合,药物饮食综合治疗的第一手抗阳经验。 今天他总结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最初的症状莫名其妙,很奇怪,怕冷

平常的一天,有一天你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例如,黄小谢(已接种3剂北京生物疫苗)当天无缘无故感到有点冷。 平时诊所里是不开暖气的,但那天却开了暖气。 我感觉冷,但晚上的核酸检测结果还是延迟了。 当晚上11点结果终于出来时,结果是阳性,但我感觉我的靴子掉了下来。

我的婆婆(接种了 3 剂北京科兴疫苗)是第一个出现症状的。 最初的症状类似于感冒,有鼻塞和头晕,但她一开始没有发烧。

还有孩子达蒙(已接种两剂北京科兴疫苗),现年8岁。 第一个症状是头晕,随后测量体温为38.2℃。

最后是大卫先生(已接种 4 剂疫苗)。 第一个症状是小腿酸痛。

2. 无论你在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在家里都很难保护自己。

追根溯源,是如何被感染的?

事实上,我们在工作中都戴着防护口罩,每2-3天进行一次的核酸检测都是阴性,所以我们在工作中没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我婆婆经常在小区里走动,有时也不戴口罩。 黄小谢和她的丈夫都是医生。 虽然他们在工作时认真地戴着口罩,但回家时却不能总是戴口罩。 因此,最有可能的是婆婆先被感染,然后是一家人。据报道,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感染。

在这里,给冬阴功的建议是:家人外出时记得戴口罩,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洗脸。

3.以风寒为主,难以转化为热能

与家庭配制连花清瘟的适应症完全相反,新型冠状病毒初期以风寒为主,表现为风寒覆盖体表,过程中难以转化热能。 风寒久久,黄小邪的舌头就出现了。 仍然没有发烧,喉咙也没有红肿、疼痛。 头晕、头痛、肌肉酸痛是风寒牵引所致。 发热与风寒郁、内热有关。

咽痛是中医用来区分感冒是风寒还是风热的标志症状。 因此,如果没有喉咙痛,不建议使用连花清瘟、双黄连、蒲地蓝、延边颗粒、柴黄颗粒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4、出汗后症状大多缓解

既然主因是风寒,那么姜葱水当然有效。

然而,它并不适合所有人。 使用前请注意根据舌象区分是否为适应症。 看图说话就更直观了。 详细信息请参见下图。 中间是正常舌,左边是寒证舌(适应症),右边是寒证舌。 热舌证(禁忌)。

每次用姜3~4片,白葱3~4段,这是家庭调味用的葱的茎(白色部分)。 用大火煮3至4分钟,然后改用小火再煮10分钟。 食疗汤味微辣,可加少许冰糖或红糖服用。 也可煮成姜葱白热粥。 两药同用,可祛外散寒,升阳止呕。 服后若能微汗则效果更佳。

如果出不出汗,可以喝热粥,用热水泡脚,打开暖气,或者加入白胡椒和花椒一起煮,有助于出汗。

其实前期之所以怕冷葱白水,是因为新冠病毒(邪气)刚刚到达皮肤表面,身体的本能反应是御敌。 如果在疑似感染的初期使用生姜、葱、白胡椒,这种辛温温热的方法,可以祛风散寒,达到微微发汗的效果,或许能够将新冠病毒赶出体外。

注意:出汗量要“微”。 出汗不可过多,容易伤正气。 正义就是我们俗称的反抗。 如果舌头开始变红,或者鼻涕开始粘稠变黄,或者孩子说喉咙开始痛,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经进入风热期,不适合采用疏散风寒的方法。 主治花清瘟等清热解毒中成药。

5、中西医结合辅助发汗缓解症状

有时候服用姜葱白水效果并不好,因为新冠病毒堵塞了毛孔,很容易关上大门,不让邪气出去。

有时发烧和发烧并不理想,因为没有出汗。 出汗是散热的途径之一。

如果体温高,还可以在姜葱水的基础上服用解热镇痛药物。 比如,黄小邪当天也服用了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然后他在被子下睡觉时终于出了一点汗。 醒来后,头晕的感觉消失了,神清气爽。

6、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多靠自愈。

达蒙的孩子出现发烧、鼻塞,发烧最高温度达到39.2℃。 服用退烧药可使体温降至37.3℃,但不能完全降至正常。 体温每隔4-6小时再次升高。 如果继续服用退烧药,整体发烧还会持续。 19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回到平时的基线体温,约36.5℃。 之后就没有再发烧了。

达蒙表示,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退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他不得不使用口服布洛芬或插入肛门的栓剂来降低体温。

对于已接种两剂疫苗的儿童来说,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点如下:

当发热期间体温难以达到基线时,需要对症治疗。 大约1-2天内体温达到基线后症状就会缓解。

孩子服用中成药可能有困难,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进行对症治疗。

儿童虽然没有服用中成药,但症状缓解的速度却比成人快。

7、易合并胃肠道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风寒引起,有时还伴有湿气,因此很容易合并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像达蒙这样的孩子,一开始吃什么都会吐,而且胃口很差,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一天。 黄小谢、大卫先生和她的婆婆都时不时地腹泻。

腹泻可服用藿香正气液、蒙脱石散等对症治疗。呕吐可服用多潘立酮对症治疗。 症状通常会在 1-2 天内消失。

8.如果后期喉咙干燥,可以用冰糖、雪梨、百合水治疗。

这次,一家四口没有患上剃刀喉,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喉咙干燥、有白色痰、喉咙轻微肿胀。 因此,他们随后以日常家庭饮食冰糖、雪梨、百合和水代替茶来缓解症状。

9、后期口苦无味,是舌苔厚所致。

在COVID-19的晚期,很多人会感觉嘴苦或者食物无味。 其实,往往是由于舌苔厚所致。 黄小邪后期也感觉口苦。 这是因为新冠病毒的风寒之邪往往与湿邪相合,导致舌苔增厚,即舌头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舌苔。 有这种舌苔的人,会感觉口苦。 当然,我没有胃口吃任何东西。

看图说话更直观。 正常的舌苔如下图中间所示。 苔薄白是指舌苔稀疏。 舌苔并不影响我们对舌头本来颜色的观察。 但如果舌苔厚到足以遮盖舌本来的颜色,那就是增厚舌苔。 中医认为属于“湿”的范畴,也分为寒、热两大方向,有寒湿证(左图,COVID-19较为常见)。 还有湿热证(如右图,寒湿久存体内可能会转为热)。

解决这种味苦失味的办法就是健脾祛湿。

例如,用水煮薏苡仁或煮粥时,不需要添加其他配料。 薏米可以单独煮。 薏苡仁本身就是一种米。 如果煮得很稀,可以当粥吃,也可以当温水喝。 如果能买到中成药,也可以服用香砂六君丸(浓缩丸),按说明服用即可。 服用至舌苔恢复为薄白苔(如上图中间)后,口中的苦味自然消失,味觉也恢复。

最后祝大家都能顺利度过阳光,早日过上好日子~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病毒、阳性、中成药、常备药、药物、发热、怕冷、利咽、口苦、腹泻、呕吐

本文为原创。 如有媒体使用,请联系黄小歇。 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二宝帮黄小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