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板 “铁杆”朋友的双赢局面——塞尔维亚

“巴基斯坦铁哥们”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在70年风云变幻中,中巴两国始终守望相助,两国人民结下的“铁一般的”友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牢固。

除了我们的“铁杆”朋友巴基斯坦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坚实”的朋友——塞尔维亚。

2020年3月22日,在中国“烦躁网民”的催促下,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终于开通了微博,在向中国表示感谢时,因打字错误,将“铁”友写成了“铁板”友,经过连续三次编辑才得以更正。

其实用“铁板”这个词来形容也并不为过,毕竟中文里有一句话叫“一块铁板”。

其实,是“铁板”还是“铁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塞两国人民的和谐互动、中塞两国友谊的长青!

中塞虽然是几十年的朋友,但中塞友谊在舆论场上的热度只是在疫情爆发前后,两国合作持续推进,两国民众频频向对方示好。

2021年7月12日,中国医药集团、阿联酋G42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在线上签署《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生产合作备忘录》,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出席签约仪式。

2021年12月10日,中国华大基因公司与塞尔维亚国家研究院合作建设的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中心竣工铁板,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出席落成仪式。

2021年12月28日,中塞企业在谢尼察市政厅签署E763高速公路波热加至杜加波利亚纳段项目商务合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出席签约仪式。

中塞合作协议太多了,就拿最近签署的这些协议来说,这些合作协议既是中塞友谊的自然体现,又能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是难得的伟大事情。

然而,随着塞尔维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向中国提出越来越多的合作协议,西方少数国家的质疑声却从未停歇,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武契奇在美国被当成“小椅子”对待后,遭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发文用电影《本能》剧照进行嘲讽。

我们有理由相信,扎哈罗娃的初衷并非针对武契奇,而且普京和拉夫罗夫后来都专门向她道歉。但在这次事件中,武契奇和塞尔维亚人民的内心是什么感受呢?

值得一提的是,武契奇事后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自己在白宫捍卫对华关系”,这或许会让美俄两国羡慕不已!

铁板”友们的坎坷之路:昔日辉煌已去,今朝砥砺前行

相信大家都对萨拉热窝并不陌生,1914年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这里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夫妇,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塞尔维亚被协约国占领,直到1918年才恢复。

战后,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等民族经过多次调整,共同建立了南斯拉夫王国,但在二战中又一次灭亡,直到1946年,才在铁托领导下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作为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塞尔维亚才终于迎来了辉煌的时刻。

在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根据本国国情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措施,努力凝聚各民族共识,加强中央权力,有力地抑制了地方分裂倾向,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外交方面,南斯拉夫早期与苏联关系不好,但由于其长期坚持不结盟政策,奉行温和的外交路线,后期与苏联和西方的关系还不错。另外,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铁托本人在第三世界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此情况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得以同时接受来自世界两极的援助,并在一段时间内十分发达和繁荣,无论是高楼林立的城市面貌,还是工农业发展水平,甚至汽车和电视机的人均拥有量,都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前列,甚至可与西欧国家相媲美。

当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境内塞族人的生活可用安定来形容,社会环境稳定,物质供给充足,社会保障优厚。

1977年8月,85岁的铁托访华时,中方安排了10万人的超规格欢迎仪式,礼遇极为隆重。而且当时我国不少人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充满羡慕,也纷纷加以借鉴学习。著名学者张维为在《再见,南斯拉夫》一文中就提到了这一点。

可惜好景不长,1980年铁托去世,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再无一位同样有威望的人来镇压和协调各种民族宗教冲突,在外部势力的压力和诱惑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依然走上了分裂解体的道路。

我们的“铁杆”朋友塞尔维亚也逐渐相继失去伙伴,在政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与其感叹过去,不如放眼未来。昔日的辉煌已去,今日更应奋进!

科索沃战争:烈火中铸就的友谊

科索沃位于塞尔维亚南部,对塞尔维亚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里是塞尔维亚人最早聚集的地方,是他们的文化发源地,是他们的教堂所在地,也是他们的祖先战斗的地方。

传奇英雄米洛什奇在这里刺杀了入侵的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尔维亚国王拉扎尔奇在这里被击败并被杀害。为了生存,他们向北迁移,但在那里发生的战斗一直激励着塞尔维亚人民:我们没能成功阻止入侵者的骑兵,但我们英勇的反抗精神将永垂不朽!

1999年,塞族再次战败,科索沃地区被交由联合国管辖。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甚至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认,当然中国不在其中,塞族从未放弃统一的信念和意志。

科索沃战争原本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却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介入而升级,给塞尔维亚人民带来了惨痛的战争灾难,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1999年5月8日,北约部队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掷了5枚炸弹,造成3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遇难。这次轰炸事件与中塞两国友谊密不可分。

此前,中国一直反对北约轰炸南联盟,并向美国提出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羞辱和愤怒之后,发起了这次报复行动。2015年5月,镌刻着中塞两国文字的纪念碑揭幕;2019年5月,中塞两国举行了纪念三位烈士的纪念活动。

在塞尔维亚人民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给予了全力支持,历经战火磨砺的中塞友谊怎能不“坚不可摧”呢?

“铁杆”朋友共赢:“一带一路”与“17+1合作”

从综合国力来看,塞尔维亚确实不算大国,其国土面积8.85万平方公​​里(科索沃1.09万平方公里)、人口692万(不含科索沃)、GDP 464.67亿欧元,与中国相差甚远。

即使按人均GDP来看,塞尔维亚也只是我们的70%多一点。

塞尔维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也是导致一些西方大国屡屡对其制造分裂的主要因素之一,毕竟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长期以来,塞尔维亚一直把加入欧盟、融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作为首要外交战略目标,但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前提条件根本就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鸿沟,从悲观的角度看,塞尔维亚注定没有加入欧盟的机会。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和“17+1合作”战略的实施,塞尔维亚准确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成为上述合作战略的欧洲支点,实现了“铁板”朋友间的共赢。

2020年中塞进出口总额约36.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7%。中国是塞尔维亚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塞合作领域十分广泛,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矿业、电子信息产业、能源、制造业、农业、金融等多个领域。

我们的“铁杆”朋友塞尔维亚是欧洲对华合作最积极的国家之一,也是欧洲对华合作成果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塞合作打造了众多经典项目,成为中塞友谊的象征,成为深化两国政治、经济互信的强大动力。

多瑙河大桥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首座特大桥,加强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西北部与中部地区的联系,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也进一步激发了当地的发展潜力。

斯梅代雷沃钢厂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收购的首个钢厂,这家曾被美国抛弃、连年亏损的企业,经过河钢集团的改造升级,成为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企业。

匈塞铁路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博尔铜矿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收购的第一家矿业公司。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中塞合作创造了太多“第一”,不仅加强了塞尔维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塞尔维亚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塞尔维亚送给中国的“大礼”呢?

正如开头所列,2021年中塞合作项目仍在密集签约,中国企业的名片在欧洲越来越出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树立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彻底刷新了一些外国公民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误解,我们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同样,中塞合作项目在欧洲也早已存在,对于那些急需加强建设、提振经济的欧洲国家来说,有什么理由拒绝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合作呢?

“铁”在哪里,不只是利润

国内主流舆论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杂音:塞尔维亚的亲华言论只是为了利益,塞尔维亚政府一直被北约国家包围,一直效忠欧盟,文化上又天然与俄罗斯亲近,怎么可能把中国当成真正的朋友?

不得不说,这种观点所用的论据虽然基本正确,但是从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有“铁”的地方,就不只是好处!

确实,如果只看贸易总额和合作额,中塞之间的数据并不算靠前,而中美之间的进出口总额则远超中塞。那么我们能把美国称为“美国铁路”吗?当然不能,我们不会这么叫,美国也未必愿意这么称呼。

塞尔维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加入欧盟对“铁杆”朋友未来发展有利,我们又怎么会介意呢?问题是欧盟会不会真心接纳塞尔维亚?会不会取消承认科索沃地区独立等政治条件?会不会为曾经迫害过自己的权贵唱赞歌?

还不如听听武契奇是怎么说的,“如果我承认科索沃独立,我就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们将继续用事实去斗争、去反抗”,“没有欧洲的团结,这都是纸面上的童话”。

两国关系好坏从来不能用简单的商业交易来衡量,而是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民族情感、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诚然,塞尔维亚与俄罗斯在文化上天然接近,两国主要民族关系密切,宗教信仰相同,在历史上战争中多次站在同一阵营。

问题是,塞尔维亚亲近俄罗斯有什么问题?这会成为中塞成为“铁杆”朋友的障碍吗?我们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海纳百川之风的伟大国家,难道就不能允许我们的朋友和其他国家成为朋友吗?这太荒谬了!难道我们所有的“铁杆粉丝”都不如孤单一人?

相比于塞尔维亚接二连三给予中国的大订单,其始终表现出的真挚感情才是真正的“礼物”,也是让其他国家羡慕的根本原因。

虽然塞尔维亚在公开表态中对中国一贯表示感谢,但我们从不把自己当成“恩人”,从不要求、也不指望塞尔维亚给予任何回报,塞尔维亚表达感谢是一种礼仪和修养。

我们同塞尔维亚的合作,只是为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完成“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国际战略,实现参与国的合作共赢,为全球治理的积极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答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