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潭巡逻队
如何让碧波潭变得美味 研究小组
联合制作
“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异国他乡扎下了根,我们忘不了祖国,唯有美食,才能承载我们对祖国的眷恋。”
—
去东南亚
南洋、过关、西进是近代中国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
其中“去东南亚”发生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明朝时期,由于政治问题和海上贸易,出现了向东南亚的小规模迁徙。这一时期,迁徙到东南亚的明人与当地原住民通婚,男子称为“峇峇”,女子称为“娘惹”,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峇峇娘惹。
第二次去南洋是在清朝时期。清政府的无能,各国的入侵,导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大批中国人沦为苦力,或移民或被迫去南洋求生。臭名昭著的“卖猪仔”,也就是人口贩卖产业链,也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发生的。毕竟资本主义只在乎利润,不在乎人命。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为资本主义漠视人命提供了温床。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贩卖“猪仔”,这一切才得以结束。
第三次东南亚之行,是在20世纪的民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战乱不堪,而东南亚许多国家在殖民势力的控制下,却享受着短暂的太平与假太平。大批沿海民众背井离乡,只为在乱世中寻找一处避风港。
如今闻名全球的海南鸡饭的传奇故事,也是在这次东南亚之行中开始的。
—
文昌鸡饭
20世纪40年代,吴玉奎在海南省文昌县创办了“玉奎鸡饭馆”,馆里的鸡饭非常美味,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品尝,而美味的秘诀就在于馆里用文昌鸡来制作鸡饭。
文昌鸡来自潭牛镇天赐村。该村盛产榕树,鸡群在村内散养,啄食树籽为食。八九个月大时就关在笼子里,在安静阴暗的地方催肥。饲料也是当地出产的椰丝、花生糠、饭团、米糠等。这使得文昌鸡皮黄而脆,肉嫩而鲜美,骨头酥脆鲜嫩。
经过炖煮冷却后的文昌鸡肥而不腻,鸡皮与鸡肉之间隐约可见胶状的鸡冻,鸡皮嚼劲十足,肉质肥美而不干涩,十分鲜美。
用鸡汤和多余的鸡油煮出来的米饭色泽晶莹,带有鸡汤的味道,这种鸡肉和米饭的组合被称为鸡饭、文昌鸡饭或潭牛鸡饭。
鸡饭不仅是海南当地的美食,也是祭祖的好选择。祭祖时,当地人喜欢把米饭做成饭团,方便携带祭祖,也不会浪费太多。而且饱满圆润的饭团有“团圆美满”的寓意,所以当地人把饭团称为“饭尖”、“饭贡”、“饭珍品”。
03—
海南鸡饭
场景回到上个世纪的玉魁鸡店,当时正值南洋热,一位名叫王益元的年轻人在玉魁鸡店打工,他跟老板学习养鸡、选鸡、焯水、调料等,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他毅然决定南洋闯荡。
1936年,19岁的他远渡重洋到新加坡谋生。由于他到东南亚较晚,粤人、闽人、客家人、潮州人已分得木工、酒楼、技师、中药行、杂货店等各行各业。想来想去,他决定以卖鸡饭为生。
王义元很聪明,他选择在当时新加坡的海口路上卖自己的鸡饭。由于当时海口路是新加坡人到海南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远渡重洋还是回国的人们,都会闻到“家乡的味道”。为了让这道菜更贴近家乡,他把自己做的鸡饭叫做“海南鸡饭”。生意很红火。为了刺激人们购买,他还想出了一个销售游戏,随身携带一个空碗和骰子,和客人“赌大小”。赢了就不用付钱,可以免费吃鸡饭。输了就得付一份鸡饭的钱,但不能吃。
就这样,他慢慢攒下了创业的本钱,最终在八米斯街的桃园咖啡店租了一个摊位,卖海南鸡饭。
据说他的方法是,将鸡爪反扭后开口小塞入鸡的小腹内,将鸡头固定在鸡翅下面,在鸡腹内塞入几片老姜、适量味精,在鸡皮上抹适量食盐,然后将鸡放入沸腾的清汤中反复翻动,使鸡肉因热而膨胀定型;再用小火慢煮,八成熟时起锅,抹上麻油,自然冷却即可。
鸡饭的做法也很有讲究,煮之前先将米洗净放在竹筛里晾干,用鸡油和蒜蓉炒熟,再用鸡汤煮饭,煮熟的米粒彼此不粘连,上面还裹着一层鸡油,十分诱人。
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王义元思乡,便将摊位改名为“王功产鸡”(我们的同志遍布世界各地,甚至打入敌人内部)。久而久之,人们便忘了他的真名,只叫他王功产。
据说王义元为人非常有侠义之心,他允许有困难的同胞赊购,许多去南洋受过王义元帮助的人,都对他的帮助念念不忘,提起“共产鸡”,就知道他说的是海南鸡饭。可见,“共产鸡”在当时也是“海南鸡饭”的别称。
04—
瑞记海南鸡饭
当时桃园咖啡店的鸡饭摊上,有个叫莫鲁瑞的小伙子,一直跟王义源学做海南鸡饭,学了几年之后,就决定自己创业。
经过几年的创业与实践,1949年,莫鲁瑞买下了海南街上的“美和”杂货店,经过装修后,在门口挂上了“瑞记鸡饭”的招牌,开始售卖瑞记“海南鸡饭”。
当时,星洲日报记者王格空在报章上刊登了一篇有关瑞记鸡饭的专题文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此,瑞记海南鸡饭便家喻户晓,后来渐渐大家就默认“海南鸡饭”就是指瑞记鸡饭了。
直至1950年代,“水记”一直是新加坡海南鸡饭业的领头羊,可惜其后人经营不善,于1980年代宣告破产,一代传奇正式落幕。
04—
现代海南鸡饭
正宗的海南鸡饭需要现杀的鸡,以保证新鲜
鸡肉又嫩又鲜
骨头周围的肉是粉红色的
骨髓带血
皮和肉之间有果冻状的鸡肉冻
用于测量标准。
但自1992年新加坡建立中央家禽屠宰机制后,鲜鸡的来源就被切断了。鸡被宰杀后冷冻,以鲜冻的形式进入餐馆。此后,当地厨师开始改良海南鸡饭。由于无法完全呈现鸡肉本身的风味,新加坡厨师开始在烹饪过程中加入本地香料,如香兰叶、青葱、香茅等。不过,焯水鸡肉的方法大体都差不多。
05—
蘸酱传奇
海南人常说“七分鸡三分酱”,在海南鸡饭的传说中,酱汁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酱汁演变成三种:
一种是黑酱油,是将浓稠的头道酱油加糖熬制而成。现在也可以买到鸡饭黑酱油来代替。(传统酿造酱油的方法中,将发酵好的酱油萃取出来这个动作叫“萃取”,第一次萃取的酱油叫“初萃取”,第五次萃取后的酱油,酱油味很淡,就叫“黑酱油”。这种黑酱油需要加入焦糖色来调和香气和颜色,在黑酱油的基础上,加入草菇,就是草菇黑酱油。)
第二种做法是,将姜剁成泥,淋上煮沸的麻油和鸡油,香气与辣味并存。
第三,把辣椒和蒜头剁成泥,挤入小青柠的汁,再加入鸡汤调匀,酸辣香浓,加少许糖更能带出鲜味。
06—
碧波坦海南鸡饭
在了解到海南鸡饭的历史后,碧波潭科研团队决定斥巨资尝试美味的海南鸡饭。
首先确定材质:
选择钱塘县境内的散养鸡。
(因为周末起得太晚,没能抢到老太太,只能买三只黄鸡)
香兰叶(基本没有)、葱头、香茅、姜、本地大蒜
南海的水太远了海南鸡饭,我们来了解一下农夫山泉
米要用泰国香米(普通米也可以)
调味料:鸡饭、黑酱油、辣椒、当地大蒜、生姜、酸橙
选一只好看的三黄鸡,文昌鸡>三黄鸡>幼鸡>其他鸡
去掉头和爪子,洗净内脏和外脏,从鸡尾处切掉一些鸡油。
将盐涂抹在全身,用香兰叶塞满腹部,腌制约20-30分钟。
准备调味料:
辣子鸡:姜
炒饭:葱头、蒜头(带皮)
煮饭:香兰叶、香茅、
红辣蘸酱:辣椒、酸橙、鸡汤
姜汁蘸酱:姜、辣鸡油、芝麻油
鸡饭黑酱油:上等酱油、黑糖(可用鸡饭黑酱油代替)
将热水烧开,将腌好的鸡肉放入沸水中焯2分钟,捞出后静置2分钟。
重复进行,直到鸡皮变黄,鸡肉在肉眼看来呈白色。
关掉火,让鸡在锅里煮 30-45 分钟。
等鸡肉熟了,把鸡里的油熬干,取出一半,备用。
将葱丝和蒜头连皮放入鸡油中炒香
加入洗净的米,炒至金黄色
锅底铺上香兰叶和香茅,把炸好的鸡油饭倒入锅中
鸡肉煮熟后,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
将芝麻油涂抹在鸡肉上,然后备用。
将鸡汤倒入炒好的米饭中,加入正常量的水(煮好后的米饭应该略硬),用电饭锅正常煮饭。
将辣椒压碎,加入鸡汤和盐,挤一些酸橙汁。
将姜捣碎成沫,将鸡油、麻油加热,油沸后加入姜末。
至于酱油,我没有自己做,而是选择了鸡饭用的老抽。
把鸡剁成块就可以了,鸡腿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胶质,棒极了!
1. 鸡肉一定要好,不然就没有“鸡味”
2. 焯水时间不固定,根据鸡的大小而定
3. 酱汁要自己尝一下,否则会味道寡淡。
图丨张万九
张万久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