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秋风吹过玉门关,羊肉的香味就飘散在甘肃各地。
长期以来,甘肃面条的名气都大于羊肉,以至于甘肃人爱吃羊肉的事实常常被外地人所忽视。其实,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的甘肃,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从乾隆时期的齐白石到黄土高原,从河西走廊到甘南高原羊心,羊的踪影随处可见。
甘肃天水张家川平安草原上,一群羊悠闲地吃草。
摄影/、图片/图虫创意
甘肃西连新疆,东连陕西、宁夏,北连内蒙古,南接青海,每个邻国都是“吃羊肉世家”,各有区位优势。加之甘肃东西横跨1600多公里的庞大身躯,足以让它吸收邻国的“吃羊肉技巧”,发展出自己的“吃羊肉方法”。
论起吃羊肉,甘肃人历来有着“胸怀乾坤、兼收八荒”的豪迈气势。
甘肃人吃羊肉的方法有多少种?
甘肃人口结构复杂,共有16个民族生活在此。羊肉是甘肃各地区、各民族最常见的肉食,可以说统一了全省的审美情趣。在长期的生活中,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吃羊肉经验”。
猜猜甘肃人吃这羊肉的方法有多少种?
摄影/、图片/慧图网
如果你要问“甘肃人吃羊肉到底有多厉害?”我只能这么回答你:
在甘肃,你买一只羊,从西往东走,羊大概就只剩下一堆毛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可以看到甘肃人如何从头到尾、从肉到骨、从内脏到髓吃一只羊,还可以看到烤、煎、蒸、煮、炖、焖、焖、焖、焖、炒等各种吃羊的方法。
更令人称奇的是,甘肃人从来不用在面条和羊肉之间做出选择——他们聪明地让两者在厨房里“握手言和”——当美味的胡羊卤糕、美味的羊肉烩面、美味的羊肉包子端上餐桌时,面有其香,肉有其鲜,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合作共赢”。
胡阳炖糕。唐代将面食称为汤糕,敦煌菜延续这一古称。
图片/图虫创意摄影/吃货Yumo的游记
在甘肃,吃羊时能说“真好吃”、“非常好吃”,是对羊的最高褒奖。
甘肃哪里的羊肉最好吃?
不管是临夏的东乡羊,还是陇东的黑山羊,还是靖远、环县的羔羊,经过一个夏天的放牧,都肥美可口,一风吹来,就是甘肃人的砧板上的肉。
千万不要问甘肃人“甘肃哪里的羊肉最好吃?”,因为你只会得到“哪里都好吃”的答案。
在河西走廊地区,人们吃自己做的食物。
河西走廊地区大概是整个甘肃省“羊肉做法”最集中、种类最多的地方。
敦煌八景之首,便是“敦煌味碱草羊”。来自乾隆的乾隆年间,来自齐白石的雪水滋润了敦煌南部的苏北草原、阿塞克草原,也滋养了敦煌的盐碱地。敦煌的羊生长在戈壁滩上,喝着雪山的融水,吃着淡竹叶、锁阳等中药材。不仅肉质紧实,而且味道鲜美,几乎没有膻味。
羊肉卷,碳水化合物和肉类的协奏曲。
图片/图虫创意摄影/朱晓东931
敦煌人吃这种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对此十分熟悉。想吃水煮羊,可以来一盘手抓肉,还可以选择羊汤、羊杂汤、羊肉汤面、羊肉酱。想吃炒羊,可以选择清炒羊肉、炒羊杂、炒羊肚。想吃红烧羊,要注明是红烧还是黄烧,以免混淆。想吃烤羊,选择也很多:烤全羊、烤羊头、烤羊排、烤羊腿、烤羊脚、烤串、烤羊腰子……
敦煌饭馆里的服务员被问到“有什么羊肉”时,他们一定都是菜名的能手吧?
敦煌烤肉串和新疆烤肉串很像,摄影/跨界大叔,图片/图虫·创意
敦煌以东,嘉峪关是一座新兴城市,这里人人都是烧烤高手,烤羊肚、烤羊皮、烤羊肉似乎不足以展现他们的高超技艺,他们甚至把羊骨髓挖出来烤。
嘉峪关人烧烤有两个秘诀,一个是烧烤摊旁边的铁桶,桶里有沸腾的羊脂,烤串经过短暂的预烤后,浸入桶中,可以快速锁住肉中的水分。然后第二个秘诀就派上用场了,撒上秘制调料,烤一会儿,肉就会外脆内嫩,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吃烤串永远是嘉峪关人民最大的幸福。
图片:《风味原产地:甘肃》由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提供
从嘉峪关往东走,可以到张掖山丹县吃一碗羊肉泡馍,尝尝铁盘上脆嫩的煎血肠,再尝尝裕固族的孜热,即肥牛肝。
您想要一份左血肠,一份右血肠,还是一份双层香肠?
图片/图虫创意摄影/海峰
裕固族是甘肃独具特色的民族,因此脂包肝是一道出了甘肃就吃不到的美食。将羊肝、羊肺、羊心剁碎,拌入各种调料,用炒面炒熟做成馅,用羊脂网包好卷起来,用白色棉线缠住以防散开,蒸熟或煮熟后去掉线头,脂包肝就做好了。吃的时候,不用蘸任何酱料,原汁原味,鲜美无比。
▲ 脂包肝,陈小青在圆桌节目中反复提到的一道美食。图/《风味原点·甘肃》,摄影/稻来纪录片实验室
在张掖吃完饭后,我们经过金昌,直奔武威民勤县。
民勤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西南角水草丰美,其余地区被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形成半封闭的内陆沙漠区。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九尾羊(滩羊与杜泊羊杂交而成的一种羊)的生长。
在民勤,有句俗语叫“九尾羊,白开水一煮,天下最香”,无论是涮着吃还是手抓吃,都是必吃的美食,但民勤真正出名的还是烤羊腿。民勤烤羊腿由烤全羊演变而来,历经漫长岁月演变,形、色、味、鲜集于一身,外酥里嫩,干脆不腻,绝对美味。
夏天吃会让人出汗,冬天吃会让人温暖。
图片/图虫创意摄影/f.20
在黄土高原,人们吃鲜肉。
河西走廊东侧是黄土高原。
逛完兰州正宁路的夜市,吃完兰州的羊肉,就可以继续往东走,吃甘肃人出门最想吃的羊肉。甘肃盛产羊肉的地方有两个,分别是白银靖远县和庆阳环县。
甘肃人吃羊肉,低调而又奢华。
图片/图虫创意摄影/
靖远地处黄河冲积盆地,水草丰美,母羊白天吃药草,晚上喝矿泉水,母羊用碱性草和水喂养,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大的小羊羔产奶时,就被靖远人送到厨房。
这种羊肉肌肉纤维细腻,吃起来非常嫩。荆原有“天下四大香”的说法,其中之一就是“羊胸叉”,也就是肋排,肥瘦分明。无论炒、炖、蒸,都能抢走甘肃羊肉的风头。
红烧羊肉配上土豆面,才算地道。
图片/图虫创意摄影/我的心向着太阳
环县羊肉也以滩羊为主,与泾源羊肉不同,环县羊肉以炖煮或清蒸为主。
选好羊肉后,去内脏、去蹄,斩成小块,浸泡洗净,用麻油或菜籽油加干辣椒爆香,再加姜、花椒、花椒粉、盐焖炖,上桌后撒上香菜、葱花,这就是庆阳人最爱的清汤羊肉。
清汤青阳羊肉。
摄影/深圳吃货团队
清蒸羊肉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调料,只需要一点炒香的葱段、味精和盐,就足以让人体会到什么叫“人间美味”。
在甘肃黄土高原,有一道美食叫羊肉火锅,这是定西岷县独有的风味。名字读起来有点乱,但一见到实物就明白了:哦,原来是羊肉汤。
羊骨带骨髓熬成原汤,羊肉片拌上优质糯米,用小火慢炖至成糊状,再用胡椒粉调味。天冷时喝上一碗这道麻辣鲜香的汤,一直是岷县人抵御寒冷和孤独的最爱。
羊肉呼呼。插图/五月
在甘南高原,人们吃肉。
说起手抓,我就想到临夏。这是甘肃“吃羊世界”里的秘密语言。
临夏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这里山高谷深,干旱少雨,却养育着肥美柔嫩的东乡羊。用当地人的话来说,这种圈养的羊,有着“黄金肥瘦比例”,肉质细嫩,口感醇厚。在清水中煮熟,就成了一盘上乘的手拉羊肉,配上爽滑有嚼劲的河沿面,美味至极,让人越吃越馋。
再有人说羊肉臭,就带他去甘肃。
图片/图虫创意摄影/
再往南的临夏,甘南高原的藏族人民,在海拔较高、水的沸点最高只能达到80度的情况下,发明了一种独特的煮羊肉的方法:
将羊肉放入羊胃,加入香料,再将烧热的石头放入羊胃内密封,在多块石头的作用下,羊胃内部温度可达200多摄氏度,犹如高压锅一般,接触到石头的羊肉香气扑鼻,软嫩可口,浓郁可口,这是一道令人垂涎欲滴、叹为观止的道教美食。
道教与饮食和谐相处。
图片:《风味原产地:甘肃》由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提供
作为甘肃菜谱上最受欢迎的肉类之一,羊肉彻底征服了甘肃人的胃口。天气转凉的时候,一定要去甘肃,那里的景色恰到好处,羊肉也好吃。
郑力
绘画 | 五月
封面图片 | 稻来纪录片实验室
头图丨摄影/跨越大叔,图片/图虫·创意
本文来自网易新闻•网易新人文浪潮计划
签名账号【原汁原味的风景】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