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5岁之前,我以为世界上有一种植物叫咖喱果。 它长在咖喱树上。 整棵树都散发着奇异的香味。 一位旅行者在天气异常炎热的情况下,无意中捡到了一个水果并吃了它。 当他来做饭的时候,米饭变成了黄色,就像是用炼了很久的鸡油染色的。 又粘又热,还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辣味。 旅人吃完后,背后大汗淋漓。 他站起来,跑了三里路,浑身都是血。 透明清爽。
于是他将果实晒干,磨成粉末,方便储存和运输,咖喱便风靡全球。
在我的想象中,我认为这种事情应该发生在缅甸,那里可以种植好茶、咖啡和大麻,而且天气炎热。
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我意识到咖喱应该是香料组合的结果时,我是多么惊讶。
咖喱用了这么多香料,我并不奇怪羊肉咖喱,但奇怪的是我这么多年都傻到不看包装袋上的配料。
后来我发现梁实秋和我有同样的想法。 在《雅舍谈美食》中,他有一篇关于中兴茶社咖喱鸡的文章。 他一开始就提到,他认为咖喱像咖啡豆一样被磨碎。 也算是在精神层面缓解了自己愚蠢的尴尬(不过当时他没有配料表可以看……)。
这里写咖喱和我之前写的所有美食文章不同的是,我终于可以不再引用《随园美食榜》了。 清代最有名的嫂子袁枚先生有没有机会吃咖喱并不重要。 有人把一份咖喱放在他面前,这个不肯把米饭和蔬菜一起吃的老古板,一定把它当成了狗粮。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点:配米饭。
严格来说,它是一种主食。 咖喱的魅力就在于此。 虽然可以空口吃,但我总觉得有点不甘心——这么好的东西和米饭一起嚼,白白掉进肚子里了。 我真是太抱歉了。 盘底那浓郁又辣的酱汁! 你必须拿一碗米饭或一块蛋糕,小心翼翼地蘸上酱汁,盖住原来的颜色,然后送到嘴里。 极具侵略性的味道彻底改变了主食的味道,而主食本身带来的嚼劲和质感让人吃得欲罢不能,直到把盘子刮干净。
这就是咖喱的精髓。 它几乎是普遍且霸道的。 它必须抢尽所有原料的风头。 但正因为如此,如果搭配非常新鲜优质的食材,就会显得有些浪费。 这或许是库里最适合大众的一面。
咖喱的种类有很多种,印度咖喱就是典型的典范。 正宗的印度咖喱很辣很浓郁,而且大多会配上豆子。 传统的做法是直接与各种调料一起炒。 可以使用白胡椒、黑胡椒、丁香、柴肉桂、肉豆蔻和黑胡椒。 随意的种子,孜然,肉桂,小豆蔻,花椒,香菜籽等等。对香料非常敏感的人可能不习惯印度咖喱,但它绝对不辜负咖喱发源地的美誉。 可以说,这种烹饪技术最多样化的是印度菜。 最好的搭配是羊肉,它的味道非常浓郁,或者鸡肉,它的味道非常淡。 用西红柿、酸奶、或者奶酪来衬托出浓浓的酸味,让整体味道很有层次感,让人忍不住吃个不停。
但事实上,印度咖喱这个词有些偏颇,因为真正被视为一种烹饪方法的咖喱这个名字是英国人给起的。 在印度,人们不像在中国那样使用咖喱这个名字。 鸡肉被称为“咖喱鸡”,咖喱味的牛肉被称为“咖喱牛肉”(在我的理解中,中文的“咖喱”实际上类似于“宫保”和“鱼香”,虽然也可以用作是指菜肴的名词。但本质上可以理解为统一的调味方法)。 如果非要说的话,凡是和主食一起吃的都可以叫咖喱。 如果你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去印度旅行,你会选择丘比沙拉。 姜说这是你家的咖喱也没关系。
所以我觉得很难回答你关于什么是正宗咖喱饭的问题。 并非每个印度人都吃米饭。 比如北方多用玉米粉制品和面制品。 比如图中来自克什米尔的Lamb Rogan josh,配上玉米片
Rogan josh是克什米尔美食的代表作。 搭配玉米片和烤饼一起吃(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没有米。 像旁遮普邦这样农业发达地区的人们也会吃咖喱饭。 主要组合是豆类。 还会有鸡肉和羊肉等肉类咖喱。 大量使用生姜、大蒜和洋葱。 南方的咖喱饭注入了火热的力量。 虽然样子不太好看(咖喱饭很少有如画的……),但是吃起来的饱足感和滚烫感从喉咙蔓延到胃里,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让人有一种五脏六腑都暖起来的错觉。
另外,印度咖喱普遍比较稀(甚至很多只是汤),而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人们还是更喜欢浓稠的咖喱菜肴,所以就像国外的中餐不太辣一样,印度咖喱(不是印度咖喱) )会用酸奶、奶酪、肉酱等方法让咖喱变稠,让味道更加浓郁顺滑。
tikka(印度咖喱鸡)是一道英国菜,看起来很像印度咖喱
泰式/马来式咖喱以其好看的外观和非常鲜艳的颜色而闻名。 例如,泰国有著名的绿咖喱和红咖喱。 绿色是由于存在香菜末(可能很多人不接受)和酸橙。 红咖喱和它的颜色一样辣。 尽管在烹饪时通常会加入椰奶、鱼露等泰式东西来中和辣味,但仍然不妨碍它与海鲜搭配,让食客嘴唇红肿酸痛。 但我无法停止使用筷子。
日本咖喱基本上是给小孩子吃的。 用 等咖喱块制作咖喱菜肴的人应该知道,其中会添加苹果和桃子等水果泥。 整体味道很甜很适口,掩盖了很多辣味。 漫画《华丽鸣食道》中有一个章节,厨师先用蔬菜汤稀释猪肉和牛肉混合肉末咖喱,然后使用牛筋的明胶。 它们凝固在一起,用桃子腌制果酱软化辣味,最后将馅料包裹在麻糬中,就制成了非常有趣的咖喱麻糬,光是看着就让人想吃。 北海道还有一种著名的特产,叫做汤咖喱。 虽然它看起来像印度咖喱,但我们不会讨论这个,因为它是外国食物。 那么咖喱搭配猪排、鸡块等各种油炸食品就很常见了。 高热量带来的罪恶感和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 卡兹卡兹的声音光是想想就让人陷入饥饿地狱。
在北京做炸咖喱最友善的地方可能是五道口双马(安鹏堂)。 我曾经和一个女孩去那里,但是肉还没吃完饭就已经没了= =
另外,也许日本人擅长做蔬菜咖喱? 你经常可以在漫画或食谱中看到茄子、青豆、山药、竹笋等东西。 我尝试在家做一道茄子、蘑菇、彩椒、冬笋的咖喱。 味道出乎意料的清爽,甚至比肉还要好。 咖喱也适合搭配米饭,所以搭配通心粉简直是罪过。
简而言之,在日本制作咖喱时,可以使用咖喱块或咖喱粉。 在中国做咖喱基本上就是用咖喱粉。 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平时的烹饪方法来煮,最后勾芡,加入咖喱调味料。 第二次要完全一样地重新创建它可能很困难。 咖喱菜。 这样,就有可能吃到咖喱牛肉土豆、咖喱三鲜、咖喱软炸里脊等等……甚至咖喱佛跳墙都应该是可以的。 还是回到最简单的咖喱炒饭的制作方法吧。 将各种材料随意切碎,按照熟度的顺序扔进锅里。 翻炒。 亮黄漂亮的咖喱炒饭就出来了。 冷却后,锅内布满冷凝水。 带有愤怒水滴的啤酒也许能缓解盛夏的酷暑。
韩国……真不知道有没有原汁原味的咖喱,不过我公司的韩国人真的很喜欢吃咖喱。 也许有咖喱泡菜之类的东西(别大惊小怪)。
回过头来说梁实秋,在他关于咖喱鸡的文章中,最后提到印度人首先是用手吃咖喱鸡饭。 当他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时,他感到很震惊。 他想起《礼记》中“分饭不用手”的说法,唐代孔颖达叔说:“古代礼仪中,吃饭不用筷子,而用手既然是和别人一起吃饭,手就应该干净,不要在最后一刻才舔手吃饭,以免弄脏。” 也就是说,古时候有一句话。 吃饭时不使用筷子、只用手的习惯,但也要注意用手。 咖喱也是同样的道理。 它有它自己的奇思怪想,但也有它的自然法则。
《华丽鸣食达库》中的主角曾经说过,当我们吃咖喱披萨时,我们去披萨店,当我们买咖喱面包时,我们去面包店,当我们吃咖喱乌冬面时,我们去乌冬面店。 咖喱很重要但不一定是主角,但它会出现在任何地方,为任何人提供美味的品尝体验,也许这种能给每个人带来快乐的烹饪方式才是烹饪的本质。
船夏一辉所画的《华丽的咖喱桌》可以说是咖喱题材的代表作。 已经完成了。 在线版本不是很完整。 我的第一笔额外的钱是用来买台版的实体版的。
咖喱就是这样,简单却丰富。 所以女生们听到男朋友声称自己会做饭,如果他说要给你做饭,而你去他家看到桌上有咖喱,你可要小心了——
说不定他花了半个小时学会了做咖喱,并且把咖喱做得很好吃,然后就可以称得上是厨艺高手了。
只有这样我才能骗你回家然后和你发生性关系。
我真是太恶毒了
————————————————– ———————–
显然我只是修改了旧文章并重新发布了…但实际上它让我很饿= =
我只是做了一个鸡蛋酱三明治来看比赛,但我一点也不满意。 看来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总是需要厚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