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糖葫芦外表酸,里面却是甜的,都说糖葫芦外表甜,里面却是酸的,糖葫芦外形美观,用竹签扎成的,象征着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串在一起,没有烦恼和烦恼!”—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小时候满大街都能听到冯小泉的糖葫芦,今天边写博客边听这首歌,画面非常逼真,仿佛想起了小巷,想起了大槐树,想起了儿时的小伙伴,想起了过年才能吃到的零食……记忆中的糖葫芦,只有春节庙会上才有卖,平日里是奢侈品。据说,原来的糖葫芦,每串只有一大一小两个果子。 大者在下,小者在上传统小吃冰糖葫芦,中间用竹签穿洞,形似葫芦,故名冰糖葫芦。《晚清宫观》中也有此说,大概可信。
老北京糖葫芦有三种,一种是用麦芽糖(北京话叫糖戏)熬成的,熬成后可以做出一大串山红糖葫芦,不同于一般的糖葫芦长一尺多长,用竹签串成的,这种糖葫芦可以长到五尺多长,用刺串成,上面插着彩色的旗子。这种大糖葫芦在年货厂卖得最多。另一种是用白糖熬成,粘上去,待凉后结上一层白霜,别有一番风味。正宗的是冰糖葫芦,糖葫芦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糖霜,透明亮丽,酥脆不粘牙。 做冰糖葫芦的材料有很多种,有海棠果、山药、山药豆、杏干、葡萄、柑桔、荸荠、核桃等,但山红才是正宗的。过去新源斋制作的精美冰糖葫芦,不用竹签,每颗山红或海棠果都单独放在衬有油纸的纸盒里。《燕京岁诗记》记载,冰糖葫芦“味甘脆,性凉,冬夜食之,可除煤臭味”。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春节解油腻的老北京小吃——冰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