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守护流年38】探访川菜博物馆

“天下第一山川在四川,天下第一美食也在四川。四川古称天府之国,四川又被誉为美食之都。博彩有博彩论,美食有美食风潮。”

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个毕业班,一篇现代人写的古文《川菜赋》引起了我对川菜文化的兴趣。苏东坡和陆游都留下了很多关于美食的诗篇。如果从诗中知道这些诗人,他们肯定是美食家。可见川菜确实很古老。

今天孩子们参观了川菜博物馆,这就像专门为我量身定制的课程。

小朋友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体验,看到厨师现场烹制美味宫保鸡丁,每个小朋友都尝了一小块,吃得津津有味,看得我直流口水。

体验做汤圆。小朋友把洁白细腻的汤圆粉揉至软韧,搓成球状,压扁,中间放上准备好的红豆馅,包起来,再搓成圆球,点上几颗红豆,就成了一只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的小熊汤圆,可爱极了。

磨豆子很好玩。孩子们分工合作,一人把泡好的豆子放进石磨口,两人一起推动石磨手柄,让石磨转一圈,豆浆就从两个磨扇的缝隙中流出来。他们不知道,这生豆浆需要用手帕滤出来,放进锅里煮开,再加卤水做成豆腐花,再过滤、压实,就成了我们看到的豆腐块。

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加豆子。过年的时候,我在家里做豆腐,两个哥哥把石磨转得飞快。加豆子的时候,我得集中精神,加得又快又准,不然不是洒豆子就是砸到手。洒了豆子会被骂,砸到手会疼好几天。遥远的童年仿佛就在昨天。家乡已经很多年没人住了,去年清明节回去祭拜祖先,大石磨还在屋里一角。童年时一家人磨豆子的幸福场景,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

贴豆子也是非常有趣的,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把五颜六色的豆子贴在自己的白色盘子上,有的贴兔子,有的贴蝴蝶,有的贴树木,有的贴花朵,有的贴枪,有的贴飞机,有的贴跳舞的人……

跟着导游听川菜的历史,导游知道川菜五种基本味型:酸、甜、辣、咸的发展历史,川菜的灵魂在于辣味。但导游说辣椒是从外国传入的,历史很短,而花椒的使用却有上千年的历史,辣味才是最正宗的川味。川菜在不同的时期,既有传承,也有创新,真是“好吃造就美味风格”。“年轻人不离开四川,老年人不离开四川”是有历史渊源的。在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学川菜,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美食的香气,诱惑着人们的味蕾,让你感觉全世界的美景都聚集在这里,真是“川味之乐,来了不想回家”。

每个吃货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午餐自助餐是小吃货们的盛宴。

甜甜软软黏黏的赖汤圆,洁白得像一颗颗硕大的珍珠,还冒着热气,孩子们一口咬开,留下甜甜的馅儿,他们不顾热气,又咬了一口,怎么忍心让馅儿流进汤里呢?皮薄香喷喷的钟饺,确实值得一吃,可惜我的嘴巴有点小。龙抄手口感爽滑可口,担担面香气扑鼻,凉粉辣可口。还有各种诱人的糕点……

“我不光要填饱肚子,还要尝尝味道。”这帮小家伙为自己的贪吃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吃饱饭、喝完汤,我们才去看郫县豆瓣的原料,自己捣豆瓣酱、舀酱油。

“啊,好香啊。”喜欢豆沙馅味道的小朋友大声赞叹。

“不行,臭死了。”他很讨厌地捏了捏鼻子,他不喜欢豆瓣酱的味道。

“香和臭是相对的,你喜欢,你就觉得它好闻,不喜欢,你就觉得它难闻,每个人的感受都应该得到尊重。”我赶紧开口,缓和了紧张的气氛。

我们去观看了金面条的表演,厨师蒙着眼睛切面条,切出来的面条细如发丝,闪着金光,真是“金面条”啊!厨师用火点燃面条,烧过之后灰烬依然保持着金面条的完整形状,太神奇了!

我们还参观了灶神庙,同学们认真听取了讲解员对灶神的讲解,还告诉我们,拜灶神时,因为右手可以杀生,所以要用左手盖住右手,双手高举过头,弯腰鞠躬,以示虔诚。进庙拜灶神时,只能跨门槛,不能站着。从左门进去,先迈右脚;从右门出来,先迈左脚。有的孩子很迷茫,想了很久才想明白该迈哪只脚。

今天L让我感触很深,他走到哪里,看见垃圾都会捡起来,不管是谁扔的。特别是在参观了郫县豆瓣的原料之后,很多小朋友的一次性帽子没有扔进垃圾桶,而是被风吹得四处飞扬,散落在地上。L主动把帽子全部捡了起来。小小的举动就能展现出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吃完午饭,有的小朋友收拾好东西就走,有的小朋友则默默地把桌子上剩下的东西收拾干净。还有一个小朋友,我逼着他回去收拾桌子,他却不愿意。这样的反差,实在让人心酸。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不仅给别人带来烦恼,还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

去的时候孩子们让我打开手机点歌,我们一路唱到目的地。下午回来的时候孩子们都累了,很多都睡着了。也许,他们的梦里还飘荡着川菜的香味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