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郭锋)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和提高基本的生活技能,今年电子科技大学新开设了烹饪选修课《识味》,专门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食材知识,教学生川菜的制作过程,包括四川的地方小吃。
课程老师罗恒介绍,学员们将学习烹制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馄饨、担担面等菜肴,学校第三食堂还专门打造了烹饪实习中心,可容纳50名学员同时烹饪。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川菜餐厅如何炒回锅肉
在一所学校,尤其是一所以电子专业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开设烹饪课,在大家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电子科技大学为此已经筹备了近三年。学校特聘的专业老师罗恒还花了四个月时间为这门课编写了同名教材《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味觉》,目前已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谈及开设这门课程的缘由,罗恒特别提到了此前电子科技大学美食节的盛况。“我在现场当评委,同学们做的菜虽然能吃,但总是色香味俱全。”罗恒说,做菜的很多都是二十多岁、即将成家立业的女孩子,“如果自己做的菜不好吃,一家人是不是都要靠外卖吃饭?”
这学期的课程里,罗恒会教几道四川名菜,比如回锅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担担面、龙抄手等等。“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川菜,学生学会了这些菜,就可以尝试做其他类似的川菜。”
电子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党委副书记苟胜平介绍,学校在建设第三学生食堂时,还专门为这门课程建设了实习基地,可容纳50名学生同时在食堂学习烹饪。同时,学校食堂副经理将轮流担任“味道”实训课的教学助理,对学生的烹饪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川菜课堂人气爆棚 座位有限,仅限50人
9月2日下午,《识味》第一堂课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开课,成功选修这门课程的50名同学激动不已。
“这门课只招50个名额学川菜,上学期选课的时候,同时选这门课的学生比上学期多了四五倍。”电子工程学院2014级的张颖同学早早来到教室,上学期选课的时候,她把100分全部押在这门课上。用她的话来说,“能被选上,全靠运气。”
家里通常都有“厨师”,但张颖却很少进厨房,基本就是帮父母洗菜切菜。“但总有一天我会步入社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学会做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对我总是有好处的。”
罗恒也认同张颖的想法,“我并不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做川菜,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报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