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大闸蟹的历史

洪泽湖大闸蟹的历史

1. 关于“H”的传说

洪泽湖大闸蟹背上有一个比较规整的“H”,这是洪泽湖大闸蟹独特的标志,因为“H”是“洪”字拼音首字母的大写,这是自然巧合,也表明洪泽湖大闸蟹是正宗的螃蟹。同时,“H”也是“好”字拼音首字母,说明洪泽湖大闸蟹是上等的螃蟹。关于洪泽湖大闸蟹背上的“H”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洪泽湖边的龟山是女娲斩断龟足托天后留下的尸体。龟在补天方面立下了大功,女娲补天成功后,决定补偿龟,给了它八条腿,于是龟就化作了螃蟹。洪水肆虐之时,螃蟹背着绿泥帮助大禹治水。 为了表彰螃蟹的功绩,大禹将自己的“耜”(读作四声,意为“手犁”)赐给螃蟹,用于开渠通水,螃蟹立刻把“耜”背在背上。此后,每当有水怪、妖怪出来捣乱时,螃蟹便背着锄头出来挥舞,所有的水怪都被打退了。久而久之,锄头就慢慢长在螃蟹背上,与螃蟹融为一体。从此,洪泽湖里的螃蟹及其后代都带着这个“H”形的锄头印记在身上,成为世世代代水族的骄傲。

2. 洪泽湖大闸蟹的历史

一、洪泽湖大闸蟹的几件大事

据《洪泽湖志》[河蟹养殖]记载:“……洪泽湖盛产大闸蟹,体大肥美,肥美丰足。”宋代傅公在《蟹录》中也说:“江浙各县皆产蟹,尤以江苏为多。”江苏湖泊众多,水面大,沟渠纵横,大闸蟹资源丰富,洪泽湖堪称蟹湖。

“洪泽湖大闸蟹”历来被誉为蟹中之极品,与阳澄湖大闸蟹并称为南北中华大闸蟹双雄、两大上品。早在明代,洪泽湖大闸蟹就是朝廷的贡品。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就很爱吃洪泽湖大闸蟹,经常和朋友到湖边捉蟹解馋。后来他入主京城,每逢中秋重阳节,淮安府的官员们都要挑选上好的螃蟹进贡京城以取悦他。当时京城的王公贵族中盛行吃螃蟹的习俗。

宋代诗人张耒,淮阴人,苏派四子之一,其《寄文纲问蟹》诗云:“遥知涟水蟹九月霜已,肉重如金,钳肥白如玉,味香如香。”诗中的“涟水蟹”即指洪泽湖大闸蟹

建国初期,洪泽湖大闸蟹远销国外。20世纪6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洪泽湖大闸蟹被作为比“军需品”要求更高的“特产”,主要供应外宾和使馆级官员。北京人民大会堂曾多次直接向洪泽调运大闸蟹,洪泽县水产公司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部分调运物资。1974年,洪泽湖大闸蟹出口量达375.3吨。

1958年9月21日,刘少奇副主席携夫人王光美视察洪泽湖,在三河闸管理处下榻,品尝了洪泽湖大闸蟹。据时任洪泽县委书记朱文元同志回忆,刘副主席对洪泽湖大闸蟹的美味赞不绝口。

1996年,泗洪县临怀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螃蟹之乡”称号,同年10月18日,临怀镇举办“中国泗洪首届螃蟹节”。

2009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文化生态旅游暨旅游品牌国际化高峰论坛上,洪泽被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水产协会、中国烹饪协会联合授予“中国蟹都”称号。

2009年秋天,洪泽湖大闸蟹护送国旗访问白宫;走进中南海瞻仰共和国老将领;看望国旗班,敬礼三军仪仗队;走进世博园,拜谒世博官员和建设工人;在“欢乐中国行”中精彩亮相,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大闸蟹的大家闺秀风采。

2016年,“洪泽湖大闸蟹”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7年,“洪泽湖大闸蟹”荣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模式证书。

二、洪泽湖大闸蟹的产地

顾名思义,“洪泽湖大闸蟹”因大闸蟹产地洪泽湖而得名,其前身是历史文献中提到的“淮蟹”,如今以产地命名,更能凸显“洪泽湖大闸蟹”的地域特色、独特性和内在魅力,有利于树立“洪泽湖大闸蟹”的品牌形象。

洪泽湖大闸蟹的前身是淮蟹。淮蟹主要指长江以北至淮河两岸一带(相当于今天江淮河与苏、皖两省之间的广大地区)所产的螃蟹。江淮地区位于我国南北交汇处,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气温适宜,水草茂盛,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螃蟹产地。

据钱苍水先生考证,“怀蟹”之名最早出现于北宋。北宋诗人张耒在《赠蔡延贵、谢梨二首》中写道:“远方送信来,遗憾你未饮尽杯中百分。西边新味令我思故乡,怀蟹湖鱼数日归来。”这是文献中对怀蟹最早的记载和咏叹。张耒是今淮安人,在洛阳时,十分想念家乡,秋凉时节,他十分想念家乡的怀蟹湖鱼,希望早日吃到家乡的美味。洛阳盛产罗蟹,但张耒对家乡的怀蟹仍念念不忘,可见在他看来,怀蟹比罗蟹更美味、更珍贵。 南宋高思孙在其蟹学专著《蟹略》中列有“怀蟹”条目,此后怀蟹便频繁被历代文人骚客提及和咏叹。

据文献记载,淮蟹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产量大。淮蟹产量之大,历史上曾受到许多文人的赞赏和赞扬,“淮上多蟹”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傅公在《蟹书》中写道:“蓟云育蟹,商贾车辇来,载于道上。所聚蟹数不下江淮,何必远来进贡?”这一记载,意在通过与江淮地区的对比,突出现今山东地区螃蟹产量之大,言外之意却是江淮地区螃蟹产量更大。宋代高僧释道潜的《淮上》诗中就有:“日出岸沙多细孔,白虾青蟹奔流不息。” “奔流不息”虽是夸张之词,却道出了怀蟹丰产的基本情况。怀蟹多得惊人,有时甚至会出现蟹灾。南宋陈肇在《与使袁大灼论赈灾》中写道:“吾为怀人,深知怀乡民情民利,十余年来,水旱鼠蟹为灾,无一丰年。”蟹灾与水旱鼠灾并列,连续十余年为灾,无一丰收,可见灾情之重,危害之严重。明清时期,洪泽湖周边地区盛产螃蟹。 如吴昆田等编著的《光绪丙子清河县志》卷二境记“境内水产繁盛,以鲇、鳊、鲈、鳜、黄瓜、白蟹……为佳,洪泽以多。”叶长阳等编著的《乾隆淮安府志》卷二十四品说螃蟹“以淮产为多”。徐钟龄编著的《民国淮阴县志》卷二品说:螃蟹“新秋产洪泽”,“以上通义河皆产,洪泽为多。”

二、怀蟹品质优良。北宋诗人张耒在《思怀亭记》中写道:“鱼长美蟹,菱、苇、灯心草之利,可传百里。”“美蟹”是说螃蟹品质优良,深受人们青睐。他在《送温纲问蟹》中也写道:“远知涟水之蟹,九月已霜降,筋重如金,爪肥香如白玉。我背井离乡,寄诗寄酒到外地,若无西来的使者,怎会到洛阳来?”这更加具体地描述了怀蟹的特点,即筋骨紧实,爪肥美,肉香浓郁,味道鲜美,“全国蟹中极品之一”。 怀蟹的鲜美和珍贵,自古以来就广为人知。元代戴元标《莫夸年华·赠于光远诗》:“停饮待怀蟹,甘甜可与仆人同饮。”南宋方岳《同韵客赏鲈蟹诗》:“江鲈怀蟹不计价钱,愿来湖边月光船。玉鲷雪爪配新煮酒,桂花香后菊花前。” 元代方回《癸未日记事解闷诗十首》中有一首写道:“无事可写,隔墙有泥鞋声。小市空荡荡,冷清的厨房里美滋滋地做菜。垂涎紫色怀蟹,梦见红色海柑。”据北宋徐基《孝经集》记载,山阳人赵少师退休后,八十岁还乡。乡里老人争相向他献上各地美食,其中之一便是怀蟹。“两三老者献酒,湖鱼怀蟹,洞庭柑,拌以酥甜,尽显东南之美。”怀蟹是世间罕见的美味佳肴,在古代是作为重要的贡品进献给皇帝的。 民国《安徽通志稿·物产》载:“安徽各地皆有螃蟹……曾为贡品。”

三是螃蟹市场较为繁荣。 唐代诗人唐延潜《蟹》诗云:“十月霜降湖田,晚稻始有蟹香。板网拖蟹,竹篓挑水边货。蟹爪长一尺,铁色光亮。我以前吃过蟹、石蟹,见了惊异。买来最恨老黄胡子,至今还觉得十文钱不够。自夸比螳螂蟹好吃,尖脐比圆脐好。煮熟装盘,堆得华丽,橘浆酱香。一桶裂开,盛满赤玉,两爪玉满,酥香扑鼻。岸上买泥封酒,细嚼慢咽,不停地倒酒。西风张翰苦思鲈鱼,莫知其然味道浓郁吗?事物有爱有恨,我听说有人会蜇蓝蝇。没有肠子的年轻人被称为美丽,但他不被当局禁止。 清代顾履曾言:“湖蟹乘潮至网,渔民捕捞,携入城中,居民买来馈赠,或作为宴席的酒。”这些记载揭示了中国古代螃蟹贩卖的基本原因。宋代杜子敏《扬州》诗云:“人行鱼蟹市,路入斗牛天。”勾勒出蟹市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据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洪泽湖周边地区水产市场众多,螃蟹是主要商品之一,螃蟹销售也十分火爆。如《沭阳县志》引明代方尚祖诗云:“早市鱼蟹多,村落米麦足。”《泗阳县志》引清代隋文焕诗云:“早市鱼蟹多,村落米麦足。”史载:“高冲漠土有鱼市、盐市,平照横门有蟹市、米市。”20世纪著名作家周作人在《吃蟹》一文中回忆:“那时,街市上到处都是腌蟹,十分普遍,说是某一时节百姓的配菜,也不为过。腌蟹一般称为怀蟹。”由此可见怀蟹销售地域之广,销量也很大,是老百姓常见的食物。

螃蟹遍布中国各地,品种繁多,品质参差不齐。据南宋高思孙《蟹略》记载大闸蟹,按地域分布,重要的螃蟹有罗蟹、吴蟹、越蟹、楚蟹、淮蟹、江蟹等。介乎南北之间的淮蟹,具有南北兼容的特点,若以淮蟹来代表中国历史上的螃蟹,无疑是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的。

如今的洪泽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在正常水位下,水域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加之湖底浅而平,湖内有浅阶地,岸坡平缓,光照充足,水质良好,水草、浮游动物、鱼、虾、螺等食物极其丰富,因此成为苏北地区大闸蟹养殖的大牧场。据《洪泽湖志》统计,1956年至2000年洪泽湖大闸蟹销售情况如下:

表1 1956年至2000年洪泽湖大闸蟹销售量一览表(单位:吨)

销售量

销售量

销售量

销售量

1956

5.35

1973

66.55

1980

90.15

1993

657

1965

6.55

1974

75.1

1981

161.4

1994

1266

1966

4.9

1975

138.95

1982

219.6

1996

6564

1967

19.05

1976

142.3

1983

87.3

1997

10069

1970

2.8

1977

124.75

1989

63.5

1998

12811

1971

12.15

1978

20.2

1990

193

1999

17162

1972

27.8

1979

42.4

1992

391

2000

21486

从上表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洪泽湖大闸蟹产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年份仍有明显波动。总体上,洪泽湖大闸蟹产量分布可分为1975年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产量较小,年销量在75吨以下,个别年份不足1吨;第二阶段产量较高,特别是1990年以后,增幅尤为显著。因此,可以说洪泽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绒螯蟹天然繁殖地。

(位于洪泽湖临淮的“中国螃蟹市场”)

3. 地方志中对洪泽湖大闸蟹的描述

《淮阴城志》P166-168第9章 泗洪县

第168页记载:“20世纪70年代以前,渔业以江河、湖泊捕捞为主。1977年开始建设商品鱼基地,除养殖一般品种外,在沿湖城镇还发展蟹、鳗、鳖、虾等养殖。”

P176-178第11章 洪泽县

第178页记载:“为迅速恢复和发展渔业生产,洪泽湖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近几年产量有所恢复,1982年仅收购螃蟹就赚了大钱,1987年底总产量比1962年的1289.2万斤增长了近一倍。洪泽湖的螃蟹、银鱼、虾等远销国内外。”

第619页记载:“洪泽湖、白马湖放流蟹苗始于1969年,骆马湖放流始于1972年。据不完全统计,至1987年,全市湖泊共放流蟹苗57996.13公斤。1981年洪泽湖放流蟹苗5422.5公斤,1982年产河蟹2551吨,占当年洪泽湖水产品总产量12546.7吨的20.33%,占当年淮阴蟹产量3611吨的80.2%,占江苏省蟹产量11498吨的25.2%,居全省第一位。”

第700页记载:“洪泽湖有鱼类84种、蟹类6种、浮游生物167种、水生植物18种、底栖动物39种,总生物量33.7万吨。”“1984年至1986年三年间,共捕捞成年螃蟹662吨,收入155.5万元。”

第1053页记载:“1968年起,鲜蟹出口至日本、香港、美国等地,蜗牛亦出口。”

第1130页记载:“螃蟹:本市清水大闸蟹驰名中外,畅销东南亚、香港、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1966年以后,主要从洪泽县收购,经武汉港出口。1975年改为江苏自营出口,当年收购600吨;1976年收购400吨。1977年、1979年、1980年,年外贸收购量均近300吨。以后,年外贸收购量逐渐减少,1981年、1983年收购近200吨,其他年份仅在二三十吨之间。”

《洪泽湖志》第120-121页记载:“洪泽湖的螃蟹有两种,即中华绒螯蟹和锯缘青蟹,均为中国特产。锯缘青蟹终生生活在淡水中,无产卵和洄游习性。由于其数量少,体型小,洪泽湖经济价值不大,所以很少有人捕捞。”中华绒螯蟹又名螃蟹、河蟹、大闸蟹、毛蟹等,历来是洪泽湖的重要水产品,也是出口创汇的珍品,经济价值很高。

三河闸修建前,长江口孵化的蟹苗可以追溯到洪泽湖。洪泽湖螃蟹较多,但因国家不收购,只有少数渔民零星捕捞,一百筐一上午能捕到500公斤。1953年三河闸修建后,螃蟹洄游通道被截断,洪泽湖螃蟹几近灭绝。20世纪60年代,长江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淡水研究所首次将螃蟹放流到洪泽湖。从1969年开始,洪泽县渔业部门每年5月至7月在长江口捕捞蟹苗,放流洪泽湖,放流量日益增多。 1969年至1989年共放流蟹苗29307.5公斤、幼蟹2383公斤。1971年至1982年,洪泽湖共产螃蟹1321.1万公斤,产值1236.6万元。1982年9月15日,当日收购螃蟹1万公斤。向洪泽湖放流螃蟹,效果明显,经济价值高,但受放流限制。20世纪90年代后,人工种苗养殖技术提高,湖区围栏面积逐年扩大,螃蟹产量继续大幅度提高。”

第213页记载:临淮镇位于泗洪县东部,洪泽湖西岸,三面环水,为伸入洪泽湖的天然半岛。全镇总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盛产鱼、虾、蟹、贝等水产品。

临淮因濒临淮河而得名。西汉设县,唐代为徐城驿。宋景德三年(1006年),临淮县治迁于此。据《泗州志》载,临淮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鲁肃的故里。明清时期,临淮属泗州;民国时期,临淮属泗县第五区。1949年,临淮划归泗洪县洪泽区。1956年,洪泽县成立,属洪泽县管辖。1958年3月,成立临淮人民公社。1983年6月,恢复临淮乡。1985年,湖区划出,改为泗洪县。 1993年撤乡设镇,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南巡至此,亲笔题写“水乡泽地人间仙境”八个大字,刘少奇、陈毅等人也曾在此留下战斗足迹。

临淮经济以水产养殖为主。1989年后,临淮水产品由内塘养殖发展到外湖围垦养殖,先后建成4个外湖养殖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镇顺应市场变化发展迅速,养殖品种由传统的河蟹、甲鱼、对虾增加到罗氏沼虾、鲶鱼等一批国外优良品种。通过试繁推广,以幼蟹培育、螃蟹围垦养殖为重点。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螃蟹交易市场,形成了产销一条龙。1986年,临淮镇被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基金会等三部门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2000年,水产品总产量1万余吨,出口370吨。

第379页记载,洪泽湖自然条件优越,水产资源丰富,曾被誉为“日出而作,采金之地”。据1981年洪泽县水产研究所的资源调查,洪泽湖有鱼类16科84种,虾类5种,蟹类2种,浮游生物167种,底栖动物总生物量33.7万吨。

1982年,中国政府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签订协议,世界粮食计划署向洪泽湖渔业发展项目提供粮油等实物援助。1984年,胡耀邦视察洪泽湖,对洪泽湖综合开发作出重要指示。1983年至1986年,湖区共投放蟹苗797公斤,捕捞成年螃蟹770吨。1990年,湖区建成百亩连片渔场141处,总面积3852公顷,其中千亩连片渔场15处,人工螃蟹养殖面积166.7公顷。当年向市场供应鱼、虾、蟹等水产品5万吨。

20世纪90年代以后,洪泽湖水产养殖业结构逐步调整,养殖品种多样化,由单一鱼类养殖逐渐发展到规模化蟹、虾等特种水产品养殖。1995年湖区水产品总产量90287吨,其中养殖产量70893吨,蟹、虾等特种水产品产量3404吨。1997年,环湖各县乡大力推行“科技兴渔”发展战略,当年泗洪县“人工海水河蟹苗繁育”获得成功,使蟹苗成活率提高了一倍多,湖区蟹类养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9年,沿湖乡镇围栏养殖迅速发展,仅泗阳县一年就新开发洪泽湖水面2200公顷。

第394页记载“西风吹,螃蟹脚痒”,这是螃蟹迁徙的季节,一般指中秋节后,河蟹成群爬入大海的时期。

第396页记载,1997年,泗洪县“人工海水河蟹苗繁育”获得成功,使蟹苗成活率提高一倍以上,平均每亩成本降至700元以下,使湖区螃蟹养殖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402页记载,洪泽湖盛产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体型大、肥美、多汁。1976年,洪泽县水产实验站改建鱼塘10口,利用流水条件,改良池塘水质,临时养殖河蟹。水产研究所恢复后,也临时养殖河蟹。1977年,洪泽县水产局在湖区河蟹集中生产区临淮乡建立河蟹养殖场,建养殖池20口,总面积4.5公顷,每年可临时养殖河蟹50吨。1985年,盱眙县淮河乡渔民在池塘中投放部分幼蟹,不定期用饵料投喂。 到10月份,共收获河蟹56.5公斤,开创了湖区人工养殖成蟹的先河。1986年,泗洪县半城镇渔民养殖河蟹,收获成蟹1000公斤。1987年,湖区盱眙、洪泽、泗洪三县渔民开展河蟹养殖,共收获成蟹6370公斤。 1988年湖区河蟹养殖产量达40吨,1989年63.5吨,1990年193吨,1992年391吨。1993年河蟹养殖面积达3272.7公顷,其中池塘养殖418.4公顷,露天养殖1675公顷,共放流蟹苗1341.7公斤、幼蟹12640公斤,收获成蟹657吨。1994年河蟹养殖面积达4856.1公顷,放流蟹苗、幼蟹36017公斤,收获成蟹1266吨。 1997年,泗洪县洪泽湖开发总公司与江苏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共同投资兴建人工海水河蟹育苗场,聘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学博士生导师郭俊耀为技术指导老师。中华绒螯蟹人工海水繁育获得成功,解决了蟹苗繁育难题,蟹苗成活率提高一倍以上,平均每亩成本降到700元以下。1998年,该育苗场繁育蟹苗2亿尾,暂养幼蟹1000公斤。到2000年,洪泽湖区基本形成螃蟹“自繁、自育、自养”一条龙生产格局,年收获成年螃蟹23088吨。

第428页记载,水产品的调拨是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的销售和运输任务,北京人民大会堂曾多次直接从洪泽湖调拨水产品,主要是招待外宾的鱼、虾、蟹等。

自1968年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交关系的扩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中,来自1968年的国际市场逐渐进入了国际市场,因此,香港湖的水生产产品逐渐出口到日本,香港,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口。

第491至492页的记录是,在国内和国外著名的 Lake的毛茸茸的螃蟹是宋代的伟大作家。富裕的营养经常说:“我宁愿吃一个螃蟹,而不是一篮子鸡蛋。” EWS,其中最著名的是Crab Roe Tofu。 一个重约100克的蟹可以用勺子稍微挖出一大碗。 Lake 的专业在娱乐客人中。

Pages 496-497 that Crab is in the of , on the west bank of Lake and the lower of the River. The is with and , and bays and ponds are .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 water of Lake, which is known as "a bowl of gold at ", is in . The has a water of 110,000 , of which Lake has a water of 74,000 . Crabs are the of 's , and the area and rank first in the . In 1985, was named "China's Crab ". The Lake hairy crabs in use River crab . Lake的郁郁葱葱的植物为它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小鱼,虾,蜗牛和其他天然水生生物是它们的无尽诱饵。每年在中国的城市。

为了全面发挥 Lake Hairy Crabs的品牌效果并增加了水生产品的销售, 在1996年成功举行了第一个黄金秋季的螃蟹节。1998年,Crabs在该县的21,000公顷水上竞争中占据了8,000次委员会的命令。这个关注有效性的原则是将内部和外部的,首先是外部和内部的,然后是外部活动,主要是在县内和县内的两个部分。圈子参加。 在西洪县,县党委员会和政府邀请了各种客人,包括商人,制造商,专家,经济和贸易人员等,并通过会议,调查和谈判发布了 Crab节的各种相关信息,讨论了产品开发策略,并组织了有关Crab幼苗,饲养型,饲养型,繁殖,繁殖的贸易策略,并组织了许多有关贸易的贸易谈判。

螃蟹节已成为锡金县的传统节日活动,将经济,贸易和旅游业整合起来。

截至2012年,中国锡金湖湖螃蟹节已于第11次举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