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糖浆 无糖? 没有蔗糖吗? 不吃糖到底意味着什么?

4月10日,元气森林发布道歉声明称“迟来的升级”。 声明称,奶茶产品的产品标签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蔗糖”和“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

元气森林表示,近期对旗下奶茶产品进行了改版升级,即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奶茶以及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奶茶,包装由原来的“0蔗糖低脂”改为“0蔗糖低脂”。 ” 改为“低糖低脂”。

对此,《懂经济》邀请了几位懂APP的专家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王斯禄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

首先,“无蔗糖”并不意味着“无糖”。 一般来说,无蔗糖食品中虽然不含蔗糖,但其中常添加结晶果糖、海藻糖、麦芽糖浆等糖类。 有些糖比蔗糖具有更高(更强)的热量和血糖效应。

我们来谈谈“无糖”。 所谓“无糖食品”,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不含糖”,而是“不含葡萄糖、蔗糖等糖类”。 它是添加甜味剂的“糖替代品”。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每100g或100ml固体或液体食品中含糖量不超过0.5%(即0.5%)。 G)。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食品预包装的相关要求,营养成分标签采用四舍五入规则,即每100g或100ml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不超过0.5g时,标记为0,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糖”、“零糖”食品。

请注意,许多食品成分都含有糖。 例如,每100克牛奶中含有4.2克乳糖。 而且,为了弥补“无蔗糖”食品口感不佳的问题,无糖食品会添加大量多余的脂肪。 此时产品的热量甚至比所谓的“含糖食品”还要高。 你认为吃这样的“无糖食品”、“无蔗糖食品”能帮助减肥、降低血糖吗?

除了这两点之外,无糖食品还添加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吃这些食品时会尝到甜味。

其次,“甜味剂”是饮料中常见的“呈味物质”。 甜味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中大量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 它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赋予食品甜味。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造甜味剂”。 其中,最常见的天然甜味剂是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相比之下,你会看到更多的合成甜味剂,如三氯蔗糖、安赛蜜、糖精钠、阿斯巴甜、麦芽糖醇等甜味剂。

甜味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如甜饮料、果冻、蜜饯等食品中。

甜味剂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是:

事实上,食品中添加甜味剂更多是为了“体现甜味()”; 从专业角度来看,食品中添加甜味剂主要是为了替代蔗糖等糖类物质; 甜度 甜味剂的甜度较高,一般为蔗糖的200-500倍,有的甚至可高达2000倍; 甜味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六个字:“高甜度、低热量”。

对于甜饮料,不建议大家喝,因为糖摄入过多,容易增加患龋齿、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会选择下一个最佳选择。 “无糖饮料”,正因如此,含有大量“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受到热议。

饮料中会无限量添加“甜味剂”吗?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甜味剂可以“无限量”添加到饮料中,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甜味剂来说,对于是否可以使用、可以添加的食品类别、添加量等其实都有明确的限制和规定。 这些在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4年)中都有明确规定。

“甜味剂”安全吗?

对于允许使用的甜味剂,都是经过非常严格的食品安全评估后才确定可以使用的。 只要按照标准规定的剂量添加,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

关于人工甜味剂,要知道,如果经常食用,确实存在血糖升高的风险。 原理是它会破坏我们肠道菌群;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造甜味剂有毒”。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效果; 即使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也并不意味着吃它就一定会导致血糖升高,因为还要考虑病情和食用量; 此外,甜味剂也为现代食品工业本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吴代奇

深圳思齐胜公司CEO

“零蔗糖”的概念实际上有点边缘化。 企业可以在产品成分和包装标签上实现这一点,只要产品中添加的甜味剂成分不是蔗糖,而是山梨糖醇、木糖醇等甜味剂。 通过使用该试剂,您可以获得甜味,但声称它不含蔗糖。 这不能算是一种欺骗,但确实很容易误导消费者无糖糖浆,误以为它是无糖的。 蔗糖只是糖的一种。 如果一种饮料声称“无糖”,那么它确实不含糖。

如果此案继续发酵,专业人士多做成分方面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对于那些声称无糖或使用代糖成分的企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代糖成分有副作用,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如果经过宣传和知识普及后被消费者发现,或者市场监管部门要对饮料产品进行抽查并进行监管,产品销售可能会受到影响。 。

至于无糖热潮能否持续? 事实上,“无糖”饮料满足了人们对“脱脂”健康和满足味蕾的口感两种矛盾的需求。 这个需求能否实现,取决于企业是否有技术来实现和满足。 我个人认为,既然潜在需求已经被挖掘出来了,那么需求还是会存在的。 只是目前的技术能否实现的问题。

范世谦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O蔗糖只是指不添加蔗糖,但并不代表无糖。 上述标识和宣传首先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等信息,不得作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陈述。宣传。 虽然元气森林的宣传不假,但显然是宣传导致了误解,因为它是非法的。

对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可以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一倍以上罚款违法所得十倍以上,可以根据情节或者并处。 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此外,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这种虚假宣传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因此,可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要求其对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处罚。

该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应遵守《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规定。 除了不使用虚假语言外,还不得使用含糊或误导性的语言,否则也是违法的。 ,应依法追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