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
拼音HuánɡHuāCài
又名连珠泡、乳药(《昆明市常用民间药材》)、条参、葱根、振心丹、黄花菜(《云南中药材精选》)、野皮、金花、鸡脚参、小胫药、鸡药、葛根、艾草、黄花菜(《云南中草药》)。
资料来源:《昆明民间常用药材》
来源是百合科植物黄花菜的根。 秋季挖根,除去残茎,洗净,切片,晒干。
原状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 根丛生,肉质,根端膨大成纺锤状。 叶子基生,狭窄,条状,下端重叠,向上逐渐变平。 它们长约40至60厘米,宽2至4厘米,整个边缘和中脉从叶子的底面伸出。 花茎从叶腋抽出,顶枝开花。 有几朵大的橙黄色漏斗形花朵,花被六裂。 蒴果,革质,椭圆形。 种子黑色且有光泽。 开花季节是夏季。
栖息地包括山坡、草原或耕地。 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甘、平。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甘。有小毒。”
②《云南中药材选》:“甘、微辛,微温。”
功能:养血平肝,利水消肿。 治眩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鼻衄、大肠出血、水肿、淋病、咽喉肿痛、乳腺炎。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虚泄乳,疏肝利水,消肿止血。”
②《云南中草药选》:“镇静,利尿,消肿。治头晕心悸,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乳汁不足,关节肿痛。”
③《云南中草药》:“补血,补虚,清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元; 或炖菜。 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腰痛、耳鸣、乳汁不足:将黄花菜蒸成肉饼或煮猪腰食。 (《昆明市常用药材》)
②治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淋病、鼻衄、吐血: 黄花菜3~5钱,水煎服。 (《昆明市常用药材》)
③治月经稀发、贫血、胎动不安、老年眩晕、耳鸣、营养不良水肿:萱草根末。 体肥大一到两盎司,与肉或鸡肉一起炖。
④治大肠出血:白叶石斛根端肿叶十枚,水煎服。
⑤治肺热咳嗽、流行性腮腺炎、咽喉肿痛:黄花根尾膨大,身五分,水煎服。 (③以下摘自《云南中草药》)
⑥治乳痈疮肿疼痛:黄花菜根捣敷。 (《昆明市常用药材》)
⑦治小儿疳积,取黄花菜叶三钱,水煎服。 (《昆明市常用药材》)
摘自《中医大辞典》
黄花菜
拼音HuánɡHuāCài
英文名根
又名臭草、角草、向天黄、黄花蝴蝶草、蚝猪钻。
来源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花椰菜科黄花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和矿物名称:L.
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黄花菜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0.3-1m。 全株密被粘液性腺毛和淡黄色柔毛,有恶臭。 叶为掌状复叶,有 3-5 (-7) 个小叶; 叶柄长2-4厘米; 小叶倒披针形、椭圆形,中央小叶长1-5厘米,宽5-15毫米,侧小叶依次变小。 边缘有腺纤毛。 花单生于叶胶上,在茎上部逐渐变小,但在靠近顶部处形成总状花序或伞房状花序。 花梗细长,长1-2厘米; 萼片狭卵形至倒披针形卵形,长6-7毫米,宽1-3毫米,有细条纹,背面和边缘有粘液腺毛; 花瓣淡黄色或橙色,倒卵形或匙形,长7-12毫米,宽3-5毫米,基部楔形至或多或少有爪状; 雄蕊10-20,花丝短于花瓣,花期不露于花冠外; 子房无柄,圆柱形,长约8毫米,除花柱和柱头外,密被腺毛,花期不外露,子房顶部变狭长,花长2-6毫米,柱头头状。 果实直立,圆柱形,密被腺毛,长6-9厘米。 中间部分的直径约为1毫米。 成熟时,花瓣白色,先端向下裂开。 表面具有多个同心弯曲的纵向平行凸肋。 剩下的花枝长约5毫米。 种子黑褐色,直径1~15毫米,表面有30条左右横平行皱纹。 无明显花果期。 一般三月出苗,七月果实成熟。
生境划分 生态环境: 生于田野及荒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黄花菜全草含麦角甾-5-烯-3-O-α-L-吡喃鼠李糖苷(-5-烯-3-Oa-)、5,4-二-O-甲基-7-O- β-D-吡喃葡萄糖苷 (5,4'-二-O–7-O-βD-D-), 3',4'-二羟基-5-甲基氧黄烷酮-7-OaL-吡喃鼠李糖苷 (3', 4' –5–7-OaL-), (lR※, 3E, 7Z, 12R※)-20-羟基烟草习惯-3,7,15-三烯-19-油酸[(1R※, 3E, 7Z, 2R ※)-20–3,7,15-三烯-19-酸],(3E,7Z,11Z)-17,20-二羟基烟草-3,7,11,15-四烯-19-酸[(3E ,7Z,11Z)-17,20–3,7,11,15–19-油酸],柚皮素-4'-O-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 4'-O-β-D–(1→4)-β-D-]、圣草酚-5-吡喃鼠李糖苷(-5-)、黄花菜酸(酸)。 根含β-芳香树脂醇()、羽扇豆酸()、3'、4'、5-三羟基黄烷酮-7-OaL吡喃鼠李糖苷(3'、4'、5–7-OaL-)、柚皮素-4' -半乳糖苷(-4')、二氢山奈酚-4'-木糖苷(-4'-xylo-side)、二氢山奈酚-3-葡萄糖醛酸苷(-3-glu-)、山萮酸(酸)、山奈酚-3-葡萄糖醛酸苷(- 3-).
叶及叶翅含黄花菜内酯()。
此外,黄花菜还含有氨基酸。 地上部分含:航空氨酸()19.60%、赖氨酸()18.14%、组氨酸()9.29%、丝氨酸()2.10%、谷氨酸(酸)2.45%、脯氨酸()3.46%、蛋氨酸()8.14% ; 根含:胱氨酸24.12%、赖氨酸17.40%、组氨酸9.04%、丝氨酸8.71%、脯氨酸3.18%、蛋氨酸7.53%; 种子含:胱氨酸12.85%、组氨酸1.70%、丝氨酸14.91%、蛋氨酸22.08%、甘氨酸()5.48%、苏氨酸()2.64%、酪氨酸(酪氨酸)4.91%。 地上部分含糖量:蔗糖()19.97%,葡萄糖(glu-cose)19-75%,果糖()52.05%; 根:蔗糖 67.46%鲜黄花菜,葡萄糖 – 4.76%,果糖 27.77%。
性味甘; 泼辣; 温暖的; 有毒
通过肝脏返回; 膀胱经
功能:散瘀消肿,祛风止痛,生肌疗疮。 ,.主治跌打肿痛,劳损腰痛,病痛,头痛,痢疾,疮毒,耳尖流脓,目赤痒,带下浊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克。 外用: 适量,捣敷或水煎洗; 或研末敷敷。
复方①治腰痛、耳鸣、乳汁少:将黄花菜蒸成肉饼或煮猪腰食。 (《昆明民间本草》)②治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淋病、鼻衄、吐血; 黄花菜根3~5钱,水煎服。 (《昆明常用民间草药》) ③治月经稀发、贫血、胎动不宁、老年眩晕、耳鸣、营养不良水肿:萱草根末。 体肥大一到两盎司,与肉或鸡肉一起炖。 ④治大肠出血:黄花黄根十根,水煎服。 ⑤治肺热咳嗽、流行性腮腺炎、咽喉肿痛:黄花根尾膨大,身五分,水煎服。 (③下列方出自《云南中草药》) ⑥治乳痈肿痛、疮毒:黄花菜根捣敷(《昆明民间本草》) ⑦治小儿疳积:黄花菜三钱叶,水煎服。 (《昆明民间草药》)
各专家讨论: 1、《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虚泄乳,疏肝利尿,消肿止血。
2、《云南中药材精选》:镇静、利尿、消肿。 治疗头晕、心悸、小便不利、水肿、轻微尿路感染、乳房分泌不足、关节肿痛等。
3、《云南中草药》:补血、补虚、清热。
摘自《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