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江西·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樟脑药膳:药食同源,谈养生

樟树药膳

有一座城市以树命名。 它依靠医学而蓬勃发展。 它秉承中医几千年的传统,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蓬勃发展。 这就是中国药都——宜春樟树市。

樟树享有“药不能医百病,药不能治樟树之功效”的美誉。 樟树药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深厚而广泛的文化底蕴,自成一脉。 这种药俗包括药材交易习俗、中药加工、药膳、医药信仰等。2008年,樟树药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容项目。 其中,药膳因其独特的疗效,成为樟树药俗中的瑰宝。

自从东汉道士葛玄在樟树阁枣山炼制九转还魂丹后,就形成了药食两用的观念。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疗》一书中用辩证法阐述了药食相互依存的关系。

樟树市已有1700多年的药材贸易历史。 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樟脑中药逐渐渗透到医疗保健、养生、饮食起居、民俗风情等领域,并发展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养生食药饮食文化。 。

关于尧都药膳的起源和传承,樟树上流传着许多故事。 据说有一年,哥枣山爆发了一场疫病。 许多人上吐下泻,不想吃药膳,不想喝,严重虚脱而死。 葛玄除了给百姓长生不老药外,还教他们生吃蒜子、炖马齿苋汤,产生了奇效。 “三国”时期,曹操患有偏头痛,派人到樟树求医,找到了天麻公鸡的一面。 曹操接过,缓解了头痛。

除了这些传说之外,樟树不少人都精通药食结合的知识,比如:雪梨贝母加冰糖炖,可以治疗咳嗽、哮喘; 悠久的药膳历史和丰富的民间传承,为今天医都药膳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樟树烹饪界在中医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利用樟树药材丰富的有利条件,结合“药食同源”的理论,药膳同效”、“药不如食,食不如药”,经过认真挖掘整理,创新药都药膳,现已有近300种药膳方(包括药膳药膳、药饮、药酒),并发表在《中国烹饪药膳》杂志上。

药都药膳配方严谨,制作精细,口味高雅,融历史、科学、艺术、文化于一体。 比如,黄砀山偶然遇到了荷花(黄芪、党参、山药、排骨、香菇),形状像一盘荷花。 )、乔先生花园(用荞麦面和肉末制作)、八宝健康鱼(整条鲤鱼去骨,肉末、枸杞、薏仁、生仁、芝麻、红枣、莲子、瓜子等)混入蒸腹的鱼)、神农八宝米等。

药都的药膳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对于药材的选择,要求加工仔细,无假货、霉变; 食品原料要求无污染、新鲜; 两者搭配时,要防止食物相互干扰,切拌要仔细,配方要合理,火候要准,烹调要得当。 成为色、香、味、形、器俱佳的美味佳肴,达到一定的食疗效果。

药都药膳中的每一道菜都有其保健价值,如:天麻、鸡肉,可补虚补气、补脑益智;天麻、鸡肉,可补虚补气、补脑益智; 韭菜补气里脊肉丝,健胃补肾; 八宝鱼,能宽中下气,健脾益脾。 肾; 十全大补鸡,滋阴润肺; 泥鳅淮山丸,补中气,祛湿; 枳壳性寒,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 药膳既​​是药中珍品,又是食品中的美味。 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经过历代中医、药师、厨师的不断探索,药渡药膳已发展成为具有樟树地方特色的养生美食,被誉为“药中宝、食中宝”。

声明:我们一贯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权利人的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无法核实其来源,也很难获得权利人的许可。 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删除或传达许可事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