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图片 揭晓! 沙县小吃靠它们拓展美食“领地”

点击图片放大

说到地方特色小吃,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一定榜上有名。 早期,沙县人凭借猪肉和面条这两张“王牌”扩大了自己的饮食“领地”,但沙县的美食远不止于此。 近年来,沙县盐水鸭、沙县玉露酒、沙县豆腐干等地理标志产品在沙县小吃“大集体”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备受食客追捧。

借助地理标志,一系列小吃从民间走向市场,催生了沙县特色食品产业,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铺平了道路。

加速零食商业化

20世纪90年代初,沙县人到外地做小吃谋生。 凭借“1元进店、2元吃饭、5元吃好”的优势,沙县小吃逐渐风靡全国。 截至目前,沙县小吃注册品种已达100多个。

每逢腊月,沙县家家户户都有制作盐水鸭的习俗。 人们用竹串将腌好的鸭子摊开风干,然后用木炭和米糠或茶籽壳烘烤。 沙县盐水鸭经过三晒、三烤而成,皮脆肉油,很有嚼劲。 是餐桌上的必备菜肴。 2018年,“沙县盐水鸭”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沙县区文昌小吃街的阿联小吃店,店长黄秀莲每天都会准备沙县盐水鸭,等待顾客前来品尝。 近年来,沙县盐水鸭已从一种招待客人的地方美食,转变为深受全国食客青睐的大众化产品。 据统计沙县小吃图片,郑湖乡作为沙县板鸭的发源地,每年加工生产板鸭约100万只,年产值约5000万元。

近年来,除了生产盐水鸭外,鸭胗、鸭脖等也在当地腌制销售。 相关衍生烟熏产品的产业链和品牌建设也得到了发展。

2019年,沙县小吃行业协会通过了《“沙县盐水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则》,制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定,为盐水鸭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用豆油吃烧麦,用辣豆油吃豆腐干,用地道的方式吃正宗的沙县美食。 《方案》提出,支持沙县休闲调味品升级换代和研发并申请地理标志。 近年来,沙县加快在食品(含调味品)等多个品类申请注册沙县小吃商标,扩大在其需求品类中的使用,推广沙县辣椒酱、沙县花生酱、沙县黑豆油、沙县冬醋等特色产品开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加快沙县小吃相关原料、配料、调味品商品化进程。

“特色酱料赋予了沙县小吃独特的风味,申请特色调味品地理标志可以让特色品牌名声大噪,创造出更多精美小吃,在传承小吃技艺和风味的同时不断创新。” 李俊华说道。

解码行业数字化

近年来,三明市推动小吃产业转型升级,走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道路,特色食品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2019年,沙县启动小吃产业园和周边核心区3500亩食品产业园建设。 目前已吸引休闲调味品、咸鸭小吃等10余家相关企业入驻,年产值高达3.1亿元。

如今,当地已开发出1000多个品种的休闲相关产品,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沙县小吃的主打产品“盘鸭”、“面条”、“蒸饺”也被制作成精美的纪念品,在线下超市和线上渠道受到广泛好评。

近年来,三明市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小吃生产融入小吃节、美食月等特色活动中,增加乡村旅游的体验性、参与性; 深入挖掘和弘扬特色小吃历史文化故事,编制出版小吃故事集、文化丛书、打造主题文化公园,提升小吃文化内涵。 大力推进“沙县小吃中国行”线下推广,开展线上小吃节、直播等活动……特色小吃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 在农村推广“沙县名片”。

同时,三明市着力探索和打造地理标志品牌文化。 三明市通过组织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深入、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推广活动,推介地理标志品牌文化和产业项目,提升地理标志产业综合实力。 实力提升,区域品牌价值提升。

产业发展有活力,乡村振兴有信心。 如今,沙县小吃越做越大、越做越规范,不仅振兴了当地经济,也促进了独特饮食文化的传播。 相信借助地理标志,沙县小吃将“继续引领潮流”。 (苏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