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意思,什么是冬至

冬至的意思目录

冬至的意思

什么是冬至

冬至是怎么一回事

冬至是冬天的开始还是冬天的结束????

冬至的意思

冬至,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见〖节气〗。

什么是冬至

  冬至,是山西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

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

后来实施夏历。

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

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

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

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

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

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

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

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

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

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

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

《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

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

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

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

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

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币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

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

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

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

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

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

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

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

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

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

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

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

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

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

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

山区传统是吃糕。

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

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冬至是怎么一回事

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

俗语说:「冬至在月头, 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 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 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冬至是冬天的开始还是冬天的结束????

冬至是冬天的开始,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

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扩展资料:

我国南北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我国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饮的习俗。

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成为多数北方中国人冬至的风俗。

古人喜贺冬至,冬节是“时年八节”之一,各种冬至节日食物甚多。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