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魂牵梦绕的山粉团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街景,不同的美食,但是没有你,它们看起来都一样。”

作为一个在异乡打拼的安庆人,如果问我最怀念家乡的哪道菜,我一定会脱口而出山面饺子。

山粉饺子是安庆、桐城等地的特色食品。

山粉其实就是红薯粉。该地区虽然有水田(种植水稻),但也有很多山丘。

在山区,当地人并不像云南、贵州那样种植土豆,他们主要种植的是红薯。

春末夏初,此时的雨水已开始显露出夏天的迹象。

人们穿着雨衣走在田间,背着割好的红薯苗,来来往往,很快便出现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经过一个夏天,慢慢走进深秋,绿意已然泛黄枯萎。

但没有必要难过和遗憾,因为在那枯黄的底下,一颗颗红色的大果实,已经生长、成熟了。

此时正是当地农民忙于农活的时候。

挖出来的红薯散落在田野里,一家人吃不完,但冬天存放起来又容易变质。

为了避免浪费,聪明的当地人把红薯制成了红薯粉。

由于红薯又叫山药,所以当地俗称红薯粉,是将红薯碾碎、洗净、晒干后得到的白色淀粉,也是山粉饺子的主要原料。

以前物资不丰富,一年能吃到肉的也就那么几天,再加上当时家里孩子多,一斤半的肉怎么煮都不够吃,越是这样,孩子就越馋。

都说“好厨子无米不煮”,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口腹之欲,当地人用山淀粉做出了一道充满家乡记忆的菜肴——山淀粉丸子红烧肉。

很多年前,我在深圳,在一次家乡聚会上,一位老乡咬着好不容易捡来的山粉饺,泪流满面。

餐桌上没有人问他为什么,只有坐在他旁边的村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眼含泪花笑着说:“这跟家里的山粉饺子一模一样。”上菜的年轻服务员不相信地说:“这是山粉饺子山粉圆,猪肉和山粉都是从安庆运来的。”

我们在餐桌上相视而笑,只有我们知道,这和我们家乡的山粉饺子一模一样。

虽然在家做山粉粽子的过程并不难,但是想要成功做出来,并且做出家常的味道,真的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首先山淀粉加水揉成面团,这里的水一定要是热水,变成粘稠状态后最好放进一锅温水中温一下。

否则饺子容易变生。

离火后,用手将面团捏成小球。

(为什么我们和老乡见面都会说饺子不太正宗呢?其实就是因为饺子是用刀切的,而不是用手捏的,虽然就是这个小过程,味道却有很大的差别)。

然后将新鲜猪肉(最好是黑山猪肉)切成红烧肉大小,下锅煮熟。

最后把山薯珍珠摆在肉的旁边,搅拌并加入适量水,煮到山薯珍珠完全变黑,就代表煮熟了。

山芋圆吸收了肉的香气与油腻,虽然充满肉香,却不油腻,让人越吃越想吃。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美食、祈祷和恋爱》,讲的是一个对生活迷失的女人,放弃原有的生活,去陌生的地方追寻最纯粹的食物、信仰和爱情,最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食物在生活中与爱情和信仰同样重要。

中国那么大,流浪的人那么多,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原汁原味的美食才是挽回我们流浪灵魂的最好方式。

本文为“苏轼”原创,抄袭必究。

如果大家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的话,请点赞转发一下,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