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鸡饭及其文化

指导

单词

不管是旅游、商务还是其他原因,凡是去过海南岛的人,都会吃过一顿海南鸡饭。即使你没有去过海南岛,在广州、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随处可见海南鸡饭餐厅的招牌。在新加坡,海南鸡饭甚至被称为国家的国宴(海南日报 2009),可见海南鸡饭的魅力。海南鸡饭不仅仅是一道菜,更多的是一种眷恋,一种乡愁,一种从乡土风味延伸出来的文化。

海南鸡饭

起源

在海南,你可能根本找不到“海南鸡饭”。所谓海南鸡饭,其实是指位列海南四大传统美食(文昌鸡、东山羊、加积鸭、和乐蟹)之首、遍布海南大街小巷的“文昌鸡饭”(为表述方便,下文以“文昌鸡饭”和“海南鸡饭”为同义词)。其特点是肉质滑嫩、皮薄骨脆、香味浓郁、肥而不腻(百度百科无日期)。所谓“海南鸡饭”,其实是这道美食传到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后,外地人给它起的名字(海南日报 2009)。

清代《岭南杂诗》记载:“文昌县有一种鸡,肉味极佳。用割下公鸡肾,装在母鸡腹中,母鸡便不下蛋,晨啼,羽毛渐稀疏,肥嫩异常。用同样方法,在其他地方未能做出同样的效果,故名文昌鸡。”这是关于文昌鸡最早的历史记录( 2010)。

相传明代,文昌人做官,回京时带了几只鸡进献给皇帝,皇帝尝后赞不绝口:“这鸡是文昌地方来的,人杰地灵,文化昌盛,而且又甜又香,真是文昌鸡!”文昌鸡由此得名,并名扬天下(百度百科,无日期)。

关于文昌鸡还有一个著名的说法,是1936年,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回乡探亲(《海南日报》2009),宋子文带了一些美食回广州给“官员”品尝,文昌鸡由此流传到东南亚(百度百科,无日期)。

文昌鸡饭的核心在于优质的文昌鸡。

文昌鸡的祖先,相传起源于海南岛文昌县潭牛镇天赐村。村里有几棵大榕树,树的种子落得满地都是,鸡就以这些种子为食。从光绪年间开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生化反应,才逐渐形成了如今个小、有光、皮薄、嫩、脆的优质鸡种。

现代集约化养殖虽然没有那么多榕树籽可以喂养,但也十分讲究,必须饲养在山林中,给它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它吃到充足的野果和蜗牛、昆虫、蚱蜢等动物蛋白。早晚还要喂它少量的稻谷、麸皮、红薯等农作物。散养约6个月后,鸡就可以开食了——但等一下,在宰杀前,必须把鸡放在安静阴暗的地方,不能让它随便走动。必须育肥30天以上,为了使鸡吃起来更加鲜美,在宰杀前30天育肥期内,必须用花生饼、椰饼、椰丝、红薯、稻谷等混合饲料,饲料中还要加入适量的花生油、鱼肝油、硫磺等成分。 经过这样的特殊养殖,文昌鸡具有皮薄酥脆、骨柔细、肉质细嫩、肥而不腻等特点(百度百科,未注明日期)。

文昌鸡的烹饪方法,依个人口味喜好可分为很多种,而风靡东南亚的“海南鸡饭”,无非就是文昌鸡烹饪方法中的“白灼鸡”,这对于正宗文昌鸡美食的流传,实在有些遗憾。

海南鸡饭

●●●●●

文昌人爱吃鸡,并常常以此为荣,所以文昌鸡的做法其实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做法是:

丨水煮鸡丨

其次,还有椰汁炖鸡、炸鸡、盐焗鸡、干煸鸡等等,对于文昌人来说,选择用哪种做法,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

白切鸡是一道常见的菜肴。如果招待客人,主人无论如何都会做一道白切鸡。简单来说,就是把鸡煮熟,切块,配上调料吃。白切鸡的品质既体现了主人的厨艺,也体现了主人的用心。

白切鸡的做法看似简单,其实却需要不少的学问。

首先要知道,生鸡一定要质量好,质量差的鸡是煮不熟的。农村里,农民一年到头养的鸡也就那么几只(现在情况可能有所改善),客人来了,就要杀鸡,但杀的鸡的质量,大致能反映主人的态度。

第二点要知道的是选择什么品种的鸡。适合做白切鸡的鸡有两种:第一种是小母鸡,第二种是阉割过的公鸡。小母鸡不能下过蛋,阉割过的公鸡不能熬过冬天(超过一年),否则很难嚼。小母鸡体型小,骨头软,适合小孩、老人、女孩子吃。阉割过的公鸡体型大,味道浓烈,适合年轻人吃。所以从上菜的鸡的品种可以看出主人的用心。

第三点知识就是吃白切鸡的季节,每年下半年到次年春天是最佳季节,夏天的白切鸡往往味道更差。关于这一点,就连地道的文昌人也未必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文昌人都知道,文昌人在春节期间吃鸡的量非常大,一般会把一年存下来的鸡全部吃完。因此,每年春节过后就是养鸡的季节,夏天的鸡还没有完成生长,只有下半年,特别是春节期间,鸡的生长才是最好的,每年如此循环往复。另外,海南岛夏季气候炎热也是原因之一。

第四点技巧就是鸡肉的熟度。太生或太熟都不行,最好的程度是八分熟,切块的时候骨头里带点红色的血丝。以前农村人杀鸡就直接煮,火候好控制。现在有了冰箱,冷冻鸡有时候会过熟,有时候会不熟,很难找到以前的感觉了。

第五招是调料。一般是酸甜口味,用糖、盐、姜末、蒜泥调成。调料的秘诀在于文昌特有的青橘。如果用柠檬或者白醋,就算尝起来有酸味,文昌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对的味道。辣椒酱是文昌人特制的,辣椒是海南野生辣椒,如果用其他地方的辣椒,就不行了。

●●●●●

如果煮熟的鸡吃不完,以前没有冰箱的时候,只能煎一下,以防变质。这不小心就成了文昌鸡的第二种吃法:

丨炸鸡丨

春节期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文昌人家做炸鸡。这和文昌人春节祭祀的习俗有关。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几乎家家户户每天都要杀两只鸡(一公一母)祭祀祖先。通常一顿饭吃不完,都要再做一遍。如果在炸鸡里加点姜丝、蒜苗,或者调点其他口味,对春节期间天天吃清淡的白切鸡的人来说,也是另一种选择。

●●●●●

海南盛产椰子,营养丰富。因此,文昌鸡的做法第三种就是:

丨椰奶炖鸡丨

做这道菜用的椰子一定要老椰子,椰肉香味浓郁且容易撕碎,鸡是小公鸡,所以椰子炖鸡汤不会太油腻。海南妇女坐月子期间几乎每天都会吃一顿椰子炖鸡。

●●●●●

丨盐焗鸡丨

以前在海南不太流行,估计是因为以前生活条件太差,人们不愿意用小公鸡(小母鸡或者其他鸡太肥,不适合做盐焗)来做盐焗。但近几年,盐焗却流行了满大街都是。海南做盐焗鸡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这里有非常好的海盐,只有颗粒很粗的那种海盐,才能做出味道独特的盐焗鸡。

●●●●●

最后说说炖老母鸡。其实这个做法一直都很难得,尤其是在餐厅里。农村里能活几年的老母鸡已经不多了(大部分还没来得及变老就被吃掉了)。剩下的几只老母鸡用来下蛋孵小鸡,一般不算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能有幸吃上一顿美餐,实在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海南鸡饭的吃法

海南鸡不仅讲究怎么煮,更讲究怎么吃。

一般来说,吃海南鸡饭,尤其是白切鸡饭,桌上的荤菜应该是白切鸡,配上一些用豆子炒的鸡杂(海南当地的青豆)、蔬菜或清汤。有些技术好的家庭还会做一道当地的酸菜汤来解腻。一旦有其他荤菜,味蕾里的甜味就会被扰乱。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把话题分开来,分别说一下鸡肉怎么吃,鸡饭怎么吃吧。

海南鸡怎么吃

很多外地人吃海南鸡,往往会挑肉多骨少的鸡胸肉,这难免会被懂得吃法的当地人嘲笑。其实,海南鸡从头到脚、从鸡身到内脏,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一般都是先吃鸡血和鸡内脏,尤其是鸡肝。因为做鸡的时候,这些是最先煮熟的。文昌人做鸡的时候,小孩子闻到香味就迫不及待的吃了。鸡血和鸡肝只要煮熟了就可以吃了,而鸡肝尤其受小孩子的喜爱。

接下来的部位可能是鸡翅、鸡头和鸡爪(文昌人称之为“鸡头鸡爪”)。这些部位骨头多,皮多,嚼起来很香。切块的时候,这些部位会单独放在一个盘子里。

最好的部位应该是鸡背,有骨有肉,汁水多,吃起来最鲜美。骨头不太硬,牙齿好的人可以把骨头嚼烂,尝到骨髓的鲜美。吃文昌鸡如果不吃到这个程度,就不是正宗的吃法。很多外地人往往不敢吃带血的骨髓,却不知道吃文昌鸡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此。在鸡背上,从鸡屁股上切下第二块肉,文昌人称之为“吉二洞(音)”,被认为是文昌鸡的精华所在。文昌白切鸡所谓“皮薄、肉嫩、骨脆”就是指这块肉。在文昌人家,这块肉要送给家里最年长的人,以示孝心。

特别要提一下鸡腿。鸡腿一般不切成小块,而是留一大块给小孩子吃。农村小孩子过节吃鸡,总是拿着一整只鸡腿走来走去,大人也会取笑小孩子“你鸡腿不够大”,一群群啃着鸡腿的小孩子,体现了过年的节日气氛。

海南鸡饭的吃法

只有煮熟了白切鸡,才能吃上鸡饭。海南鸡诱人的香味,就是来自鸡油。因此,煮鸡时,舀几勺带油的鸡汤来煮饭,加点蒜蓉和少许盐,就能吃上一顿香气扑鼻的鸡饭。有的海南鸡皮是黄色的,有的则是白色的,所以煮出来的鸡饭可以是黄色的,也可以是白色的,不像新加坡人做的鸡饭,宣称只有黄色的鸡饭才是鸡饭。

其实,文昌人吃鸡并不一定要吃鸡饭,因为好的文昌鸡一定是肥美的海南鸡饭,怎么吃还是会油腻,所以白米饭配文昌鸡往往是正确的选择。那些所谓美食评论家极力推荐鸡肉配鸡饭,其实并没有完全了解海南鸡饭的特色。

还有一种鸡饭叫“鸡饭团”,就是把煮好的鸡饭捏成圆形的饭团。这种方法大概源自过去人们外出时为了方便携带,类似今天的快餐。当然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几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海南人称“请客”,不管是鸡肉还是鸡饭,都会分成几份,一手拿着鸡,一手拿着“鸡饭团”,就是当时的情景。

海南鸡饭

文化

杀鸡过年

中国人很重视过春节,海南人也不例外,而文昌人尤其重视。在文昌人眼中,不管你的官职有多高,离家乡有多远,春节期间都要回家祭拜祖先。

祭祀祖先时,八仙桌上少不了两只鸡。在农村,就算最穷的人家,一年到头也未必舍得杀一只鸡,但过年祭祀祖先,规矩是要守的,不然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而且上桌的鸡一定要品相好、质地好、鸡身红润、五脏齐全,不然就是对祖先的不敬。家里的女人此时很辛苦,也很紧张,人们也常常以八仙桌上的表现来判断儿媳妇这一年是否干得好。

鸡饭和家人的爱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食物不仅是身体健康的生理必需品,更是维系亲情的心理维生素。中国人通常非常重视一顿饭,因为它是亲情的延伸。重点不在于食物,而在于家人的团聚(2005)。

海南鸡饭尤其善于传达这种亲情,在物质匮乏的过去,鸡是全家团聚时餐桌上的一道菜,小孩子吃鸡肝、老人吃“鸡儿冬”,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浓浓的亲情。

由此,诞生了感人的电影《海南鸡饭》。该片由张艾嘉主演,讲述的是珍妮(张艾嘉饰)12年前遭丈夫抛弃后,独自在新加坡开了一家餐馆养活三个儿子,用家族秘方烹制的海南鸡饭的故事。传统的珍妮一直希望儿子接班,当她发现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是GEY(同性恋者)时,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小儿子LEO身上。为了履行家庭责任,延续传宗接代的理想,珍妮和好友金水(世界名厨严门达饰)合力为LEO介绍女孩。其中,一名法国交换生与LEO相处甚好,让珍妮大受安慰。当时,金水以新发明的菜肴(海南鸭饭)一夜成名,享誉烹饪界。他的新菜式间接摧毁了珍妮以海南鸡饭起家的生意; Jane的自尊心几乎被摧毁。Jane和金水在一场高手云集的烹饪比赛中相遇。Jane发现,触动她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不仅仅是一碗海南鸡饭……(毕国治 2004)

正如李安在《饮食男女》里所说:

吃饭是中国人唯一的交流方式,不管怎样都是交流,所以不管吃什么,我们都要继续吃饭(李安 2008)。

全部的

作为海南文昌人,文昌鸡是我精神的一部分,是我身份的一部分,是我永远忘不掉的故乡记忆。我觉得海南鸡饭可能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很美味,但最终代表的是爱。

参考书目

豆瓣电影 2005年9月16日

(2012 年 11 月 19 日访问)

百度百科 文昌鸡

(2012 年 11 月 19 日访问)

毕国志,海南鸡饭,2004年11月10日

(2012 年 11 月 19 日访问)

海南日报《1936年宋子文第一次回海南的故事》2009年4月13日

(2012 年 11 月 19 日访问)

—,《海南鸡饭传奇》,2009年12月2日

(2012 年 11 月 19 日访问)

李安:鸡饭、鸭饭、法国菜

2008 年 4 月 10 日(2012 年 11 月 19 日访问)

维基百科 文昌鸡 2010 年 1 月 9 日

文昌鸡 (2012年11月19日访问)

关于作者

唐志锋,海南文昌人,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当代中国研究)、武汉大学法学硕士,深圳、香港执业律师,自由摄影师。

摄影:李子兄弟(L&B)//视觉编辑:吴思宇(L&B)

关于《海南美食游记》

十年来,“黎哥”一直致力于海南(食)餐饮文化的发现、挖掘和品牌推广。“海南之美,无以言表”,海南美食以绿色生态、自然风味等独特魅力闻名海内外。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海南(食)餐饮文化的区域性、国际性(食)餐饮文化交流活动和高水平的餐饮文化品牌推广活动,让美食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体)平台。因此,为推动海南(食)餐饮文化的网络化进程,让海南(食)餐饮文化可持续地融入国际旅游岛的日常生活、旅游和发展,“黎哥”将于2015年6月16日起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海南美食游记”。

在这个微信公众号里,一支由专业摄影师、文案、设计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以“吃”为切入点,以推动海南餐饮文化融入生活为目标,在网络多媒体快餐文化中,秉持高尚的生活情趣,快乐而美好地分享海南餐饮文化之美。

欢迎提供食品信息

合作热线:李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