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心 羊肉怎么吃暖身不上火?这里有最全的羊肉食用指南和6道食疗方

天气寒冷,人体阳气衰微,阳气内藏,吃上一口羊肉,香喷喷、美味可口,能温暖我们一整个冬天,羊肉作为“冬令补品”,能给我们带来滋补和防寒的双重功效。

冬季吃羊肉,滋补又保暖

羊肉既可入药,又可食疗疾病,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三两(9克),生姜五两(15克),羊肉一斤(500克)。以上三味加水八升,煮沸后取三升,温开水七合,日服三次。有温中补虚、散寒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寒疝、腰痛所致的腹痛;产后腹痛,腹部寒疝,虚证。

中医认为,羊肉味甘、性温,具有补虚御寒、益肾气、助元阳、滋精血、开胃、通乳、止带等功效。主要用于肾虚腰痛、阳痿精亏、体瘦畏寒、病后畏寒、产后重虚或腹痛、产后出血、产后乳汁不足或白带等症。

另外,羊从头到脚都是宝,据中医书上记载:羊心能养心明目;羊肝是明目的良药;羊肾能补肾气、益精髓,治耳聋遗精、肾虚阳痿;羊胃能滋补肺气;羊血能止血化痰;羊脊髓能利血脉、益精气、润泽皮毛。

烹制羊肉的不同方法

羊肉的烹调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火锅、炖煮、炒、烤等,不同的烹调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火锅:这种方法加热时间短,营养保存相对较好。火锅羊肉时,锅底加入葱姜或红枣;食用时,可加入韭菜、腐乳、芝麻酱等小料。

炖煮:可以保留原汤,但因为时间长,会损失部分B族维生素。用冬瓜或萝卜慢炖羊肉,有助于去除膻味。此外,也可以加入红枣或陈皮一起炖煮。

炒:大火快速翻炒,加热时间比较短,营养损失不是特别大,炒菜最好搭配鲜葱白,炒前用酱油、盐、胡椒粉、水淀粉腌制羊肉。

烤制:烹制温度很高,营养成分损失最多,而且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羊肉怎么吃才能暖身又不上火?

羊肉虽然好吃,但是我们都知道羊肉性温,常吃容易上火,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可以有效减少吃羊肉上火几率的小窍门。

1. 少用辛辣调料

羊肉属温热食物,所以烹调时最好少用热性调料,如果为了去膻味而用大料等辛辣温性的调料,无形中反而增加了肉的热量,容易助长热气,造成上火。

如果觉得羊肉膻味难以接受,建议用带皮姜来去除腥味。因为姜皮性凉,可以抵消一部分热气。吃羊肉最好是炖着吃或者用水煮着吃,不需要加任何调料,保留食物的原味。

2、合理搭配,预防上火

传统中医强调“清热降火”的食疗,因此羊肉应与性凉、甘的蔬菜搭配,能起到清热降火​​的作用,建议与甘蔗、豆腐、白萝卜等搭配食用。

羊肉性温燥,有些人吃了之后会出现咽喉肿痛的情况。针对此,广东人选择用甘蔗炖羊肉。除了去腥增味外,关键是利用甘蔗生津去燥、止渴除烦的功效,可以缓解羊肉的燥热,从而达到滋补而不燥、滋补而不油腻的效果。

羊肉与豆腐同食,不但可以补充多种微量元素,而且豆腐中的石膏还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羊肉与萝卜同食,由于萝卜性凉,有消滞化痰、清热的功效。

另外,饭后可以吃一些寒性水果,如柚子、橘子或梨。柚子属寒性水果,能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健脾消食;橘子和梨同属凉性水果,前者能开胃健脾,后者则能生津润燥。

饭后也可以吃点绿豆莲子汤当甜品,也有清热防上火的功效。

3. 适量进食

吃羊肉要控制量,少量吃羊肉不容易引起咽喉痛,建议每天吃不超过100克。

羊肉饮食食谱

羊肉好吃不好吃,选材、搭配、烹制等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在介绍食疗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技巧。

好的羊肉该如何挑选呢?

新鲜羊肉手感有些黏,能粘在小纸片上。肌肉结构紧实有弹性,可以观察到羊肉的肌肉纤维,越细、越嫩、越紧越好。带骨的新鲜羊肉,骨头越细,羊越年轻,肉质越嫩。

新鲜的羊肉片比较厚,可以直立,不新鲜的羊肉片会软塌下垂。冷冻羊肉片颜色鲜艳,应该是鲜红色的。如果颜色发白,说明冷冻时间太长了。反复解冻过的羊肉片会呈暗红色。

如果气味太浓怎么办?

羊膻味主要来源于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不是羊自身产生的,而是羊在瘤胃内经过微生物发酵形成的。

影响羊肉膻味的因素很多,包括产地、饲料、品种、年龄、部位、肥瘦程度等。

如果买到膻味很重的羊肉,可以去皮、洗净、浸泡、焯水,这样可以减少膻味。焯水时加入适量酒、葱姜蒜、花椒等,也可以去除膻味。

当归姜羊肉汤

【用料】羊肉500克,当归10克,生姜15克,葱、盐、白胡椒等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切成薄片,用开水焯一下,生姜切片,将焯好的羊肉片、生姜片、当归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炖煮,待羊肉熟透后,加适量盐等调味即可。

【功效】当归生姜羊肉汤(又名羊肉汤)具有温中补虚,散寒止痛的功效。

马蹄甘蔗羊肉汤

【配料】鲜荸荠100克,甘蔗100克,当归5克,生姜6片,羊肉500克,盐、料酒适量。

【实践】

1、将羊肉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十分钟,加适量盐、姜片、料酒拌匀,再腌制十分钟。

2.鲜荸荠去皮洗净,切块。黑甘蔗洗净,切块。当归洗净。

3、将处理好的羊肉及有关材料放入砂锅,加适量纯净水,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1.5小时。

【功效】羊肉能温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体,益肾气;荸荠味甘多汁,中药称菱角,能开胃解毒,消食积滞,健胃润肠;甘蔗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补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还能去除羊肉膻味;生姜温中散寒,同时能去除羊肉膻味。

此汤具有温中散寒、益气养血、生津润燥的功效,滋补而不燥,特别适合岭南地区冬季手脚冰冷者食用。

党参枸杞羊肉汤

【材料】羊肉1000克,党参、当归、红枣、枸杞各20克,生姜数片。

【实践】

1、羊肉洗净斩件,党参切段,当归切片洗净,红枣、枸杞泡水备用,生姜洗净切片。

2、锅中加水,待水沸腾时放入羊肉块,用中火煮去血水,捞出,冲洗干净备用,将锅中的热水倒掉。

3、锅中再加水,放入羊肉、党参、当归、红枣、枸杞、姜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2-3小时。起锅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盐、糖、胡椒粉、料酒,调匀,大火煮沸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补气养血,温中散寒,活血活络的功效。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虚劳消瘦患者食用,也适合肾阳虚、气血瘀滞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瘫痪、胃寒胃痛、久病体虚者食用。

羊肉姜小麦粥

将羊肉250克(洗净切碎)、小麦60克、生姜10克(切碎)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煮成粥。加盐等调料调味,每日早晚两次食用。

此粥具有助推元阳、益精血、补虚劳之功效,是病后体虚者极好的补品,最适合冬季滋补。

山药羊肉粥

羊肉300克,山药(鲜,片状)300克,白米200克。将羊肉用水煮熟,加入山药、白米煮成粥,调味即可食用。

此粥健脾益肾,散寒养胃,适用于畏寒怕冷,食欲不振,便溏,腰膝酸软等症。

羊肉萝卜汤

将羊肉500克(切小块,下同)、萝卜500克(切小块)、豆蔻2粒(去皮)、甘草3克、姜5片放入砂锅,加水,大火煮沸后关火,撇去浮沫,继续煮至羊肉熟透,调味即可食用或佐餐。

此汤养胃补肾壮阳,特别适用于病后乏力、腰痛、怕冷、食欲不振等症状。羊肉与白萝卜一起炖煮,既能消痰泻热,又能解腻,营养互补。

哪些人不适合吃羊肉?

羊肉虽然是冬季的补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以下几类人最好少吃羊肉:

1、怕热不怕冷,精力充沛不倦,经常大便干燥,容易上火的人。

2、凡患有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黄、牙痛、肺热、口腔舌头溃疡等内热症状的人也不宜食用。

3、有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的人也应尽量少吃,否则可能诱发某些疾病,加重皮肤过敏反应,引起症状复发,甚至加重病情。

4、平时吃荤腥过多的人,血脂一般都比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可能超标,胆固醇含量高的羊肉最好少吃,尤其是肥羊肉片。

羊肉搭配禁忌

吃羊肉应注意以下几点:

羊肉不宜与醋一起吃

羊肉有补气补虚、温中下、补肾壮阳、生肌强身的功效。醋含有乙酸、乳酸、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性味酸温,有消肿、活血、杀菌等功效。与寒性食物同食效果更佳,不宜与羊肉等温性食物同食。

羊肉不宜与茶一起吃

茶叶是羊肉的“克星”。这是因为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使肠道蠕动减弱,大便含水量降低,从而诱发便秘。

肝炎患者应少吃羊肉

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温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肝炎患者食用大量羊肉后,不能有效分解、吸收其中的全部营养成分,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羊肉不宜与南瓜一起吃

《本草纲目》中说:“南瓜不宜与羊肉同食,会引致腹胀。”这是因为南瓜性味甘温,易引致腹胀,不宜与羊肉同食。而且羊肉与南瓜同属温热性食物,同食易引致上火。同理,烹制羊肉时,不宜加入过多辣椒、花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辣、温燥性调料。

不要使用铜器具做饭

《本草纲目》记载:“(羊肉)用铜器烹煮羊心,会损伤男子阳气,而女子则会导致早泄。”因此,最好不要用铜锅煮羊肉。

来源:广东中医药、中国中医药报、生命时报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