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公开表示,将主要通过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夹层”住房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并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劳动者和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有稳定工作岗位的农民工纳入供给范围。此举为火爆的楼市降温带来希望。
(来源:北方网)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楼市高温略有退却,但绝大多数城市“夹心层”依然无力购买商品房。近日,住建部负责人公开表示,将主要通过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也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将新就业劳动者和在城市稳定就业、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纳入供应范围。此举为火热的楼市降温带来希望。
两代城市中产阶级忙于寻找住房
此前的公租房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当地的中低收入人群,那些既不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又无力购买商品房,处于市场与政府保障夹缝中的人群,被称为“夹心阶层”。
刚工作三年的公司职员小李属于“夹心阶层”。他无奈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买不起城里的新房了,二手房相对便宜。父母同意帮忙付几十万元的首付,他每个月分期付款,但算完细则,他还是觉得压力很大。
市民冯先生认为,给儿子买婚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认为父母双方给孩子交首付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年轻人工作几年就能买房的少了,我们帮他们交首付,每个月还分期付款,能还多少就还多少。”在一家中介机构,退休工人赵师傅打算把房子给儿女结婚用,自己租房住。但听说这几年房租不断上涨,他无奈地说,自己收入不高,但又不符合申请公屋的条件,买不起房,希望政府能给这些“夹心阶层”一定的补贴。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在一些新房售楼处,两代人、几户人家合伙购买婚房的现象比较明显。国内多位房地产学者指出,我国城镇居民“自有房产率”远高于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实,居民不一定要“拥有一套房子”,可以先租房解决某些阶段的住房需求,随着收入的增长,再逐步“阶梯式”买房。不要过早谋求“一蹴而就”。目前有关部门制定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有利于对一些“透支”家庭购买力的人群进行科学引导。
外籍“夹心阶层”向往城市梦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夹心层,城市新移民“夹心层”规模不断壮大,这一群体的临时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凸显。
老马来天津十年了,在一所大学当保安,一家三口租住的是一个不足10平米的平房,但每月500元的房租对他们来说还算可以承受。夫妻俩的愿望是过几年把大儿子接到天津上小学,但到时候房子肯定不够大,房租负担会更大。
在农民工尤其是刚从外地毕业、留津的大学生群体中,“胶囊公寓”和“群租房”早已不是新鲜名词。在和平区、南开区、河北区等区,出现了将一套房子分割成若干个单间的廉价“胶囊公寓”和群租房。在和平区某小区,一套典型的“胶囊公寓”面积在4平方米到9平方米之间。狭小、没有窗户的“单间”只能容纳一张床和一张小电脑桌,租金在500元左右。
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共享出租屋是被拆除改造成单间的旧房,加之装修质量不过关,屋顶缝隙、卫生间漏水不断,使得居住条件越来越差,房东与租客之间纠纷不断。此外,共享出租屋带来的噪音、卫生、电梯拥挤、治安问题等问题,也影响到了邻居的生活,有的房东还被社区居民、物业公司不断警告。如何让这些外来者消除房东不断涨价的恐慌,让出租屋有更规范的管理制度,保障各方有序生活?人们也期待着租金水平相对适中、租赁关系相对稳定、住房质量和管理制度良好的公共租赁住房的出现。
中国房地产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租赁住房在政府支持下,要有完备、严密的管理制度,满足城市“夹层”住房需求,助力解决住房市场结构调整问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来源:京华时报)8月1日,新华社发表题为《让人费解又难以理解的公租房价格》的评论文章,对北京此前公布的公租房价格提出质疑。
文章称,7月2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首次公布了3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租金成本,但高达每平方米每月二三十元的租金,与市场价相比并不算低多少,有的甚至还高于市场价。
在北京公布的三个公租房项目中,丰台区黄土岗项目的价格为每月每平方米30元,即50平方米的公租房单元月租金为1500元,与市场租金相当。记者曾住在西五环外一处公租房单元附近,那里的租金比公布的公租房价格还要便宜。即便按照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提供的市场价来算,公租房价格大多是市场价的8到9成,但后者大多精装修,配有基本家具家电,整体上更加实惠。失去了价格优势的公租房如何体现经济适用房的本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这让人很难理解和思考。
政府推出公租房的目的是为了让部分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在无法通过市场租房或买房的情况下,实现“人人有房”的目标。公租房的价格不能与市场租金相同,更不能高于市场价格。如果公租房价格仅以成本、利润等为依据,不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就会背离公租房建设的初衷。
在率先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重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基本控制在市场租金的六成以内。在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公租房”租金仅为同地区市场价格的二成五,解决了近三分之一香港市民的住房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今年6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公共租赁住房价格应“综合考虑住房市场租金水平、供应对象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这应是确定公共租赁住房价格的基本政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