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橄榄

别名

橄榄、橄榄、中果、青果、青子、建果、青橄榄、白橄榄、黄橄榄、甜橄榄、醋栗、橄榄、

来源

《日化子本草》出自《日化子本草》; 1、《岭标路一》:有一些野橄榄树,树上长满了树。 不要踩在边缘上,而是在根部下方一英寸处雕刻以接收盐。 其中,一天晚上青橄榄,所有的孩子都自己摔倒了。 树枝的接缝处,有一种像桃胶一样的肥膏,是油工采集来的,用它的树皮和叶子炒熟,拌入黑糯米,称为橄榄糖。 被泥船损坏,干后会比胶漆坚固,湿了会把耳朵晒干。

2、《开宝本草》:橄榄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药》、

性状

新鲜橄榄:纺锤形,末端钝或锥形,长3至4厘米,厚1.5至2厘米。 外观呈绿色或黄绿色,久而变为黑黄色,光滑并略带光泽。 顶部有黑色小突起,基部有果柄痕迹。 果肉相当厚,里面黄白色,多汁。 芯呈纺锤形,棕色,有6棱; 它很硬,不易折断。 核的横截面可见3个孔,每个孔内含有一颗细长纺锤形的种子; 种皮红棕色,种仁白色,油性,芳香,无臭,味涩微酸,嚼之甜。 以个大、肉厚、色绿者为佳。 干橄榄:外观同上,外观呈棕褐色或紫褐色,干瘪,有许多凹凸不平的皱纹。 果肉稀薄,棕色或灰棕色,坚韧,可与核分离。 核心特性与新鲜水果相同。 其味道偏甜,酸味较差。 以个大、肉厚、色灰绿色、无黑点者为佳。 性状鉴别:果实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4厘米,直径1-1.5厘米。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深皱纹。 果肉厚,灰褐色或棕褐色。 芯(内果皮)呈纺锤形,暗红棕色,表面有3条纵棱,内有2条弧形沟槽。 质地坚硬,破开后分为3室,每室1粒种子。 外种皮黄色,常紧贴内果皮,内种皮红棕色,膜质,胚乳极薄,有2个子叶。 没有气体,果肉味涩,久嚼微甜。 以个大、坚实、肉厚、先涩后甜的为佳。

果皮横切面显微鉴别:外果皮有1列表皮细胞。 细胞呈长方形,切向排列,内含黄棕色物质,被角质层覆盖。 中果皮由10列薄壁细胞组成,分布有维管束和色素,并有散在的横管。 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4~45μm,草酸钙方晶边长2.5~7.5μm。 颓废的细胞阵列,径向或切向排列。 内果皮坚硬,由石细胞组成。

炮制的

1、清洗: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切:抛掷时断成碎片。

3、取青果,用火烧熟,磨细。

性别

平、冷、

品尝

甜、涩,

归经

胃、肺、脾、肝、

影响

解毒、生津止渴、开胃、降气、平肝、理气、清肺、清肺利咽、滋阴止咳、润肺固精、祛痰、润喉、止泻、促进体液,

应用实例

①治风火咽痛,咽喉红肿: 鲜青果、鲜萝卜,水煎服。 (《王氏病案》青龙白虎汤)

②治酒昏、抑郁:橄榄十颗,煎汤饮。 (《本草纲目》)

③治心痛、胃脘痛:腌橄榄去核,用鲜人中黄仁,用纸、泥包裹,煮透,用开水调服。 (《本草纲目》)

④治肠风血:橄榄焦灰(保存性)研末,每次服二钱,调米饮。 (《本草求真》)

⑤治河豚、甲鱼、鱼骨有毒:将橄榄捣汁或煎浓汤。 如果没有橄榄,则将其磨成粉末或果汁。 (《遂溪居食品谱》)

⑥治唇裂疮毒:将橄榄炒熟,涂上猪油。 (“大纲”)

⑦治齿类风湿性关节炎:将橄榄烧碎,加麝香少许敷之。 (《盛惠芳》)

⑧治疗下身:将橄榄磨成粉,拌油敷,或加等量的儿茶。 (《乾坤商事》) ①治风火咽喉病,咽喉红肿: 鲜青果、鲜萝卜,水煎服。 (《王氏病案》青龙白虎汤) ②治酒郁症:橄榄十颗,煎汤饮下。 (《本草纲目》) ③治心脏病、胃脘痛:将咸橄榄腌制去核,填入鲜人中黄,用纸和泥包裹,用开水拌匀。 (《本草秋原》) ④治肠风血: 橄榄焦灰(蜜饯)研末,短服二钱,调米饮。 (《本草纲目》) 5、治河源鱼鳖诸毒,鱼骨噎:橄榄捣汁或煎浓汤。 如果没有橄榄,则将其磨成粉末或果汁。 (《遂溪居饮食谱》) ⑥治唇裂疮毒:橄榄炒熟,研细,涂猪油。 (《本草纲目》) ⑦治牙瘤:橄榄烧磨,加少许香贴敷。 (《圣惠方》) ⑧下身:橄榄研末,调油敷敷,或加儿茶等份。 (《乾坤商事》)

用法

内服: 煎汤,1.5~3钱; 研末,捣汁或制成软膏。 外用:研末敷敷。 内服:煎汤,6-12g; 或熬成糊状; 或服药。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油敷。

防范措施

本品味甘、性涩。 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出现症状的人要谨慎使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