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崇州牛厂李师傅豆腐饭‖龚克华

崇州牛场的李石豆腐饭

龚克华

一条文景河从鸡冠山流下,沿途汇聚泉水,一路轻歌、奔腾,进入新津,与岷江汇合,奔向长江。 石水流经崇州全境,留下了田园湿润、林竹茂盛、物产丰富、美食美味的天府乐园。

朋友说,城南龙兴镇有一家叫李氏豆花饭的餐馆,味道鲜美,吃着舒服,价格便宜,回头客很多。 于是我约了周末和朋友一起去郊外体验乡村美食。 开车到牛场后左转进入梧桐街,一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李师傅豆腐饭”的招牌。

两锅豆腐,一锅耙菜,配菜大概二十盘左右。 桌上有红烧猪头、红烧肉、五花肉、肥肠; 切猪耳朵、猪舌等凉菜,还有一锅红油麻辣烫。 靠墙的桌子上摆着散酒和两两瓶各种小酒。

店里有两个小房间,摆着七八张小方桌。 店外沿街还摆了六张小方桌。 街对面新租的店里也摆了五六张桌子。

我们进去点了肉、小菜、豆腐。 几个人围在办公桌前,忙着挑选红烧肉、配菜、豆腐和酒。 但桌子和小菜旁边,五六名男女正忙着切肉、上菜、迎客。

我们四个朋友选了一张小餐桌坐下。 一个红烧猪头,一根香肠,两碗耙菜,两碗豆腐,四个泡水的海椒,已经端上来了。

服务员立即说道:“米饭已经上蒸笼了,你自己加吧,有米汤”,然后就去招呼其他顾客了。

“老板,检查一下。” 过了一会儿,邻桌的三个美女吃完了饭,准备离开。

“肉25元,两碗豆花10元,两碗小菜10元,米饭3元,几个美女,总共48元。大家吃得好,欢迎光临下次再来。” 李叔叔很快算了账,热情地打招呼。 客人。

“巴师,不到五十块钱,比盒饭还便宜。”几个美女嘀咕着离开了。

“李叔叔,到我们桌来算算。”

“好的,眼镜哥,肉,香肠,豆腐脑,小菜,再加上酒两两,米饭四碗,一共102元,收费99元,欢迎您常回来。” 吃完后,我们也付了钱,准备离开。

“李叔叔,你今天不忙的话,给我们讲讲这家餐厅的故事吧。”

“好,我去里面第二桌收客人的钱,然后过来布置龙门阵法。”

我看今天人不多,就请李叔叔聊了一会儿。

“今天我们不急着去市场,所以人相对较少。” 干完活后,李叔拉过竹椅坐下,开始布置龙门阵法。

“你看这家店很简单,我就挂上了‘老字号’的招牌,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其实这家店是我老头子(父亲)开的,看来到了1978年左右,旁边是蓟县乡村中学,店里卖的是馒头、馒头,这些都是物美价廉的东西,还有学生用米换米,当时一盘小菜要花很多钱。 2、3毛钱,一碗豆腐才1角,后来经济好转,物价也逐渐上涨,现在小菜、豆腐才5块钱一碗。”

“1982年,土地承包到户,生产队里的邻居互相帮忙,帮忙不收费,但要管饭,管饭就耽误一个人。”在家做饭,我只是想抽空把米收起来,放进蒸笼里,用沼气点燃溶液,用盐水慢慢焖肉,中午只需要煮几样菜就可以了。吃之前,这样就不会浪费煮的时间。我尝试着炖一点肉,慢慢的调了几次卤水。下来后,大家都觉得味道不错,就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就开始做了。我们自己。”

“虽然我们地处农村小镇,但最早来吃饭的人大多是农村人,价格太高,农民不敢来吃。那时候猪头、香肠都是猪的。”杂货,卖不了高价,所以我们就立足了因果。从卖了半个猪头,一对香肠,两斤红烧肉,一锅豆腐花,我们就到了。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红烧猪头肉肥肠一样,豆腐便宜。 1982年至1990年,一份红烧肉,一碗豆腐,两两酒,每人2-3元,吃得舒坦; 后来,每人的费用就只有5-6元了。 后来社会发展了,交通也更加方便了。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很多人从城里开车来这里吃饭。 我加了更多的肉和蔬菜,还请了几个侄子侄女帮忙。

大家看到我们中午两点左右关门了。 其实每天在餐厅准备饭菜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介绍完大致情况后,李叔叔开始介绍豆花餐厅的小秘密。

我们先来谈谈买菜和处理事情。 每天八点左右,我去买猪头、香肠、猪肉、心、舌头等,这些都是第二天的食材。 人们通常中午11点开始在店里吃饭,顾客吃完后下午2点左右就关门了。 关门后唯一的生存方式就是腌制猪头和猪肉; 腌制在粘土缸中进行,需要7-8小时,并用稻草熏制约1小时。 护理肥肠,需要将肥肠清洗干净,慢慢撕掉肠内的油网。 不然肥肠会太油腻,吃起来也不好吃。 不符合美女吃好又减肥的要求。

我们来谈谈慢炖。 早上6点起床,开始准备当天的饭菜。 一般我们把肉和水放入一个大锅里,用大火煮30分钟,然后加入花椒、花椒、大香、八角、杜仲等20多种香料,装一个大袋子。将药材放入锅中,小火慢炖。 一般2-3小时后即可煮熟。 我们的红烧菜味道鲜美,软而不腻。

推豆腐。 将黑豆磨碎,加入石膏和胆汁水,与红烧豆腐混合。 豆腐花又香又嫩,可以用筷子夹着吃,汤也甜甜的。 沾豆腐花的水主要是红油海椒、酱油、花椒。 有点咸。 用筷子拧一团豆腐花,在小碟里卷起来。 豆花吃在嘴里辣辣的,回味麻木。

蒸米饭和耙蔬菜。 粽子饭很香,可以配着米汤喝。 同时,用部分米汤来煮菜,菜耙香。 很多顾客都喜欢这个味道。 这也是我们童年的味道。

店里的小菜和耙菜都是农村做的。 如生大头菜、凉拌川芎叶、土豆丝、炒苦瓜海椒、炒花生等。 扒扒菜煮牛皮菜、绍菜(芦笋,是紫云英的芽尖)都考验技巧。 但我做到了,每个人都喜欢它。

每次收钱我都报出肉、菜、米的价格,让客人知道价格,放心,安心。 现在政府要求“光盘行动”。 你看,我的红烧肉是按需称重的,配菜和豆花都是小碗的,相当于小份。 大家吃完之后,几乎就没有剩下什么了。 这也是光盘操作。 总之,牛皮场大家吃得开心豆花饭,我赚钱也开心。

结尾

特别提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