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目录
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1. 赛龙舟:这是端午节最传统的习俗之一,象征着驱邪避恶,祈求平安。
2.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同时也寓意着团圆和丰收。
3. 挂艾草、菖蒲:在端午节,人们会在家门口挂艾草和菖蒲,寓意着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健康。
4. 饮雄黄酒:雄黄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因此人们在端午节会饮雄黄酒。
5. 佩戴五彩线:在端午节,人们会给孩子佩戴五彩线,寓意着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健康。
6. 躲端午:在有些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避免外出,以避免与邪气接触,祈求平安健康。
同时,也有一些端午节忌讳:
1. 忌游泳:民间认为端午节是溺死鬼的还阳日,如果这天去游泳,很可能会丢了性命。
2. 忌房事:农历初五、初六、初七、十四、十五、十六、十七、二五、二六和二七,上述共十天,为天地交泰毒日。而端午当天毒气攻身,邪气最盛,所以古代训诫严禁房事。
3. 婴儿忌抛头露面:婴儿体质较弱,民间认为,端午为五毒月最毒之日,十分不吉利,所以这天婴儿有“躲午”的风俗,婴儿通常会被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祛灾祸。
以上就是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忌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端午节有啥禁忌吗?
端午节禁忌: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民间认为这一天不吉利,有“躲午”的习俗。
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家家都在门旁插艾蒿以驱避邪秽,小孩身上要佩戴棉布缝制的狗、小人等,这些东西要小心保护,忌讳丢失,否则年内将有灾难。
躲过端午之后,要将所佩戴的东西扔到水里,以祛除灾祸。
端午节有什么避讳的
端午节禁忌: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民间认为这一天不吉利,有“躲午”的习俗。
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家家都在门旁插艾蒿以驱避邪秽,小孩身上要佩戴棉布缝制的狗、小人等,这些东西要小心保护,忌讳丢失,否则年内将有灾难。
躲过端午之后,要将所佩戴的东西扔到水里,以祛除灾祸。
端午节的习俗要注意什么?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 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简单来说就是 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