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菜谱设计 让AI设计菜谱、让机器人做饭…中国吃货会买账吗?

如今,人们不仅有洗碗用的洗碗机,还有做饭用的机器,各种价位、各种功能的烹饪机已经可以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买到。而且有报道称,人工智能也在尝试开发菜谱,尽管并不是所有的“AI菜谱”都是美味的。

人工智能一直在研究烹饪书籍并自学如何制作有趣的新馅饼食谱 – 包括苏格兰鸡蛋馅饼和沙拉馅馅饼。

馅饼是英国人喜爱的食物,英国人的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有猪肉馅饼、鸡肉蘑菇馅饼、水果馅饼、苹果馅饼等。

早在 11 世纪,城镇就以鲱鱼馅饼的形式向国王纳税。1429 年亨利六世加冕典礼的记录中提到了“孔雀馅饼”,而 1465 年庆祝新约克大主教就职的宴会上,宾客们享用了 5,500 个鹿肉馅饼。

英国每年都会举办世界馅饼锦标赛,来自世界各地的糕点爱好者前来参加。

由于馅饼便于携带,且能保留馅料的美味,不仅富人喜欢吃,穷人也喜欢吃,作为一种简单的填饱肚子的食物,馅饼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通过与位于苏塞克斯的馅饼制造商合作,能够研究馅饼食谱的AI算法已经制作了数千种食谱,其中五种已经被选中进行生产并将在市场上销售。

这种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是在现有食谱中寻找模式,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制作自己的食谱。

虽然它想出的一些早期食谱可能并不令人垂涎,但经过一些指导,它很快就掌握了烹饪新馅饼的诀窍。这项实验表明,人工智能可以为小型企业提供新见解,并帮助他们想出可以推向市场的新产品。

该烹饪人工智能是由数字商业贷款平台 Esme Loans 和苏塞克斯馅饼生产商合作开发的,旨在展示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帮助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潜力。

该人工智能制作的食谱基于数千种现有的英国特定馅饼食谱 – 总计近一百万个字符的文本 –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中发明数千种新的馅饼食谱。

经过一番改良,五种新的馅饼配方被选中制作,包括螺旋蔬菜馅饼、苏格兰鸡蛋馅饼和意大利水果馅饼(配梨和黑莓)。《每日邮报》记者品尝了 AI 的螺旋蔬菜馅饼,表示味道非常好。

Esme Loans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洛维特 () 表示:“我们能够提供的速度和成果数量是惊人的。”

她补充道:“人工智能模型给出的建议非常有用且相关。”

“食品生产中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最终结果非常棒,”创始人乔安娜·亨特 ( Hunt) 说。

“我总是对尝试新事物很感兴趣,并对探索未来新技术的可能性感到兴奋。”

该AI模型采用GPT-2构建,GPT-2是由埃隆·马斯克创立的AI研究公司Open AI构建的无监督文本生成语言模型,该公司此前曾证明AI也能撰写新闻文章。

当给定足够多的特定类型的示例时(无论是新闻报道、评论还是馅饼食谱),AI 无需经过训练即可轻松生成自己的版本。它通过在输入的示例文本中查找模式和结构来实现这一点。

该算法被设计为每次生成 30 道新菜谱。起初,编写菜谱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一些令人反感的建议,以及一些故意搞笑的烹饪说明。其中包括“请素食或纯素食厨师在平底锅中烹饪鱼,水量刚好没过鱼”和“请鱼贩将鱼放在适合平底锅的贝壳中烹饪。”

这些例子很好地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学习,能够生成听起来像是出现在食谱中的句子,即使它们不完全合理。

类似地,该模型的第一个版本中有一个“酥皮鱼饼”的配方,需要将西红柿、虾和帕尔马干酪“用捣碎机捣成浓稠的糊状”,这种馅料配方不太可能会受欢迎。

据我们所知,这款能够设计新馅饼的人工智能很可能在英国大受欢迎。但它能在中国取得成功吗?

AI烹饪在中国能推广吗?

目前,用于烹饪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经有很多,日本工程师发明了能做饭团和寿司的机器人,加州帕萨迪纳的一家餐厅开发出了能做汉堡的机器人,华盛顿威尔金森烘焙公司展示了自动面包机,LG推出了精酿啤酒机,东京大学的学生开发出了搭载自动早餐系统的早餐机器人,上海快乐柠檬推出了自动调奶茶的机器人……

不过,对于让人工智能设计菜谱或者做饭,不少中国网友表示,这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或许可以行,但在中国这个“美食大国”,似乎有些过头了。

有网友表示,中餐靠厨师的技术,每个厨师的配料配比、烹制时间都不一样,都是凭个人经验,中间有太多模棱两可的因素。

“加适量盐”、“加少许酱油”等中式菜谱常见语句,不仅让机器手忙脚乱,也让不少烹饪新手头疼不已。不过,不少人指出,食材比例、火候都可以量化,甚至动态微调,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知乎上,网友@于易莲称自己在厨房买了一个多功能炒菜机器人,可以同时炒四道菜,有300多种烹饪方法,30分钟就能出锅中餐菜谱设计,非常方便。

也有网友认为,吃饭的感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情味”,还有食物刚出锅时热气腾腾的所谓“锅香”,而这些并不是机器能够轻易提供的。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抛开这些心理因素,标准化的炒菜机流程具有商业价值,在很多年轻人不自己做饭的时代,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

对于让AI设计菜品,很多人认为,中华美食博大精深,有八大菜系、上千道历经时间考验的菜肴,没必要让AI来设计。

不过,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不同口味“网红冰淇淋”的热度来看,人们对新口味的接受度或许并没有那么低。

未来设计菜谱和烹饪可以交给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吗?您觉得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