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大街小巷里遍布着各种独具特色的消暑小吃。
——“老字号”美食,让你清凉解暑
蚯蚓冻(泉州晚报资料图片)
清凉解渴的酸萝卜(泉州晚报资料图片)
四果汤(泉州晚报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随着世界遗产泉州热度不断攀升,今夏大批游客涌入古城,炎热天气下,消暑降温的小吃、甜品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疗愈”良方。
相比于其他地方千篇一律的老奶茶、老饮品,泉州的大街小巷有着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夏日小吃,不仅好吃还价格实惠,散发着浓郁的“老派”气息。来到泉州,记得品尝一下这些美食哦。
□记者黄宝阳
四果汤
对于泉州人来说仙草蜜,没有四果汤的夏天是不完整的。街角的小摊和老店前,人们排着队购买。泉州四果汤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有四种食材的甜汤。琼脂一般是必备的食材。你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食材,比如哈密瓜、西瓜等应季水果,芋圆、红薯球等手工小吃,还有芋泥、红豆、绿豆、红薯、薏米等。如今的四果汤餐厅一般有20多种食材,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或减少。
新鲜的水果、软糯的手工芋圆、绵密细腻的芋泥、爽口的仙草、晶莹剔透的琼脂,最后是蜂蜜和冰水……各种食材在舌尖碰撞,清爽冰凉。喝上一碗四果汤,暑气瞬间消散,特别舒服。炎热的午后来一碗,睡前来一碗当宵夜也不错。
石花石膏
琼脂是泉州的特色小吃,也是四果汤的主要配料之一。琼脂的制作技艺在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要原料琼脂是生长在台湾海峡中潮或低潮区礁石上的一种可食用海藻。先将琼脂洗净,放在大锅里用小火煮沸,反复搅拌,直到琼脂浆变粘稠。滤出浆液,冷却后浆液便会凝固成透明、富有弹性的琼脂。店主会用类似刨刀的工具,将固体琼脂刮成均匀的细条,装进碗里。琼脂味道比较清淡,通常用蜂蜜调味,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搭配其他水果、椰子等食用。
蜂蜜草本
“六月盛夏最热时吃仙草蜜,活得神仙样子,永不老”。仙草蜜是闽南和台湾的经典甜品。在泉州,很多家庭主妇都会做仙草蜜,泉州大街小巷也有很多阿嬷摆摊,售卖自制仙草蜜。仙草蜜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将仙草蜜阴干后加水煮沸,直至胶质完全凝固,冷却后即成为褐色的果冻状食品。想吃的时候,用刀轻轻切成小块,加入蜂蜜水即可。也可以加入水果、芋圆等,做成四果汤。吃完一碗冰凉的仙草蜜,五脏六腑的闷气一扫而光。
花生果冻
很多外地的朋友第一次看到土顺凉粉都会拒绝,但如果你鼓起勇气尝试一下,一定会大吃一惊。土顺凉粉里没有竹笋,里面的“竹笋”其实是一种海虫,经过煮沸后,虫体内含有的胶质溶于水,冷却后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凉粉。口感香甜,鲜美可口,尤其是搭配蒜醋,更是回味无穷。
豆腐花
炎热的季节,泉州街头卖豆腐脑的小摊越来越多。吃上一碗香嫩冰爽的豆腐脑,一身的暑气顿时消散。加点蜂蜜水、红糖或者红豆,深吸一口气,整碗豆腐脑很快就入胃。唇齿间还残留着甜甜的豆香,瞬间神清气爽。
芒果酱汁
每年夏至过后,泉州街头卖剥芒果的摊位就多了起来。对于泉州人来说,蘸芒果酱吃才是芒果的正确吃法。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这似乎是一道“黑暗料理”,其实,如果你放下偏见,尝试一下,或许就会“上瘾”。据说这种吃法起源于鲤城桂坛巷,由清代名医吴逸飞发明,后来逐渐成为泉州当地的特色菜。蘸芒果酱吃用的芒果颇有讲究,优先选用泉州本地的芒果,因为本地芒果甜中略带酸味,加上酱油的咸香,能很好地掩盖芒果的涩味,酸味被中和得恰到好处,而甜味更突出,香味更浓郁,两种味道层层冲击味蕾,逐渐完美融合。
杨桃酸/杨桃水
在泉州,“菜头”就是指白萝卜。菜头酸酸甜甜、脆嫩可口,清热解暑。菜头酸和杨桃水都是泉州的“老字号”小吃。早年,闽南农村不少家庭都会做菜头酸当零食给孩子吃。在老一辈泉州人的童年记忆里,牙疼就喝菜头酸水,喉咙痛就喝杨桃水。菜头酸的主要材料是萝卜、白醋、白糖。将萝卜切片,略腌去苦水,再加入适量的盐和白糖即可。杨桃水的主要材料是杨桃,做法和菜头酸差不多。这两者是泉州人清热解暑的“神器”。
绿豆汤
绿豆汤是闽南地区很多家庭在七、八月份的常用菜谱。没胃口的时候,家庭主妇就会煮一锅绿豆汤给全家消暑。洛江区洛溪镇后溪村的绿豆汤非常有名,它以绿豆和水为主料。先用井水将绿豆洗净多次,去掉泥土,然后放入竹蒸笼中用柴火炉慢慢蒸一个小时。蒸好的绿豆软糯绵密,加入冰开水,浑浊的绿豆泥留下绵密的口感,汤汁爽口宜人,是清热解毒、去火消暑的佳品。
白麴
白果是永春传统特产,闽南方言称“白客”,与棒社桂、马枣、橘红糕、金桔等在永春齐名,已有上百年历史。白果呈圆形,质地洁白,大小形状与银元相似,故又称“白银”。白果制作工艺精湛,除研磨工序外,全程只能手工制作,制作工序相对复杂,需十道工序制作。白果易煮,口感滑嫩,可甜可咸,风味独特,清爽解渴,是消暑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