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编辑
鲱鱼不会再来了
到了1995年,也就是张爱玲去世的时候,长江鲥鱼已经基本灭绝。为了在当年的丰水期获取数据,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在长江鲥鱼的主要产卵场——江西西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捕,却一无所获。在鄱阳湖入海口对鲥鱼苗的监测也几乎徒劳无功。张爱玲说人生的遗憾,在于鱼刺多,那是一句玩笑话,有点小资情调;但如果长江鲥鱼灭绝了,那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大遗憾!
历史背景报告
编辑
历史上,鲥鱼因每年初夏会洄游产卵,“时而来,时而去”而得名,其他时间则留在海中。除长江外,其他水系也有鲥鱼出没,如著名的富春江鲥鱼。正因如此,清初广东著名学者范端囊在《岳中建文》中这样描述鲥鱼:“广东人谓之三里,相传由草白变来。”这就引出了古今美食家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即鲥鱼与三里、草白的关系和异同。
清代学者屈大均也赞同三里即鲥鱼的说法。他在《广东新语》中引用了一句渔谚:黄鱼不上双屿石,三里不上铜鼓滩。他认为“三里即鲥鱼,物同而大小不同,名如石首、黄华”。也就是说,认为三里就是小鲥鱼。《揭阳县政务志》认为鲥鱼即三里:“鲥鱼,土人谓之三里鱼,四月当季。其鳞白如银,腹下细骨如箭,皮鳞交界处,味甘。”
在潮汕,三利还是大量生产的,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市场上见到,而且价格便宜。我在新津河口看到有鲜三利卖,一问才两块钱一斤,就买了四斤,煮熟了叫上几个朋友一起享用。三利的常见做法就是煮潮汕酸菜丝,但是还有更好的吃法。吃过鲥鱼的人都知道,鲥鱼的脂肪在鱼鳞下面,鱼鳞一定不能弄碎,如果弄碎了,脂肪就会流出来,口感就会降低。这也是为什么蒸鲥鱼时不去掉鱼鳞的原因。
吃三里鱼最好的季节是六月初夏,此时三里鱼肚里满是鱼卵,肠子干净。烹制时,绝不开肚清蒸鲥鱼,也不加其他调料,只用浓盐水煮熟即可。吃的时候,也可以不用把鱼横在手里,用筷子夹住,剥鳞挑骨,配上啤酒吃。有时候,美食真的和价钱无关,再便宜,只要吃得自然,吃得原汁原味,吃得有文化,就已经达到那个境界了。
草白又叫鲥鱼,即干鱼,形似鲥鱼,吃法也与鲥鱼相似。饮食界有“来鲥鱼去干鱼”之说,意思是鲥鱼不同于鲥鱼,产卵后更加鲜嫩肥美。古人还认为鲥鱼风干后味道更佳,所以江浙一带大量将鲥鱼腌制、晒干,成为有名的咸鱼草白。潮汕地区鲥鱼以鲜食为主,清蒸时不要去鳞,有的清蒸后蘸普宁豆瓣酱食用,味道极为鲜美。
其实,鲥鱼、三足鲥鱼、鳊鱼都属于鲥鱼科。三足鲥鱼学名 ,同科的同类种有 。鲥鱼与鳊鱼之间也存在一些同类种,如 shad和 shad。凉风信气,秋月无边:“鲥鱼”一去不复返,永远可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