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蒸鲥鱼 当时的扬州盐商吃饭十分讲究,一顿早餐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几个月的生活费。

扬州美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穷书生娶了一位盐商家的丫环。

有一天书生让妻子做一道韭菜炒猪肉,妻子问,你要百姓做的,还是盐商做的?

秀才听后,问:“这有啥区别?盐商的说法又如何呢?”

老婆笑着说,这菜要是按照盐商的老办法做的话,你估计也吃不起。

书生很不服气,就向老人请教该怎么办。

老婆说需要十个猪头,只取猪脸肉,炒成肉丝。

穷书生又倔,自尊心又强,老婆凑够了钱,就按老法做了这道菜,书生夸好吃,吃着吃着就把舌头都吞了下去……

韭菜炒肉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本身虽有夸张之处,但只要我们抛开细节,不去深究,还是能体会到古代盐商非同寻常的生活水平,以及对饮食的讲究。

从前,扬州有个盐商名叫黄志云,每天早上吃燕窝、参汤、两只鸡蛋。黄志云翻看账本,发现厨师做的鸡蛋“一两银子一个”,大吃一惊。他把厨师叫来,指责他作弊,厨师就辞职了。

黄志云选了新人来接替他,鸡蛋价格降了,但味道却不如以前了,换了好几个厨师还是一样,只好把原来的厨师请回来,可第二天鸡蛋的味道还是和以前一样。

黄志云不解,向厨师询问其中秘诀。厨师说,他养的鸡都是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磨成粉,然后加到饲料里。黄志云派人去查看,发现果然如他所说。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提过换厨师的事。

现代养殖业中用人参粉喂养的母鸡产下的鸡蛋。图片来自网络

但以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普通百姓每月的收入不足两两白银,加上燕窝、人参等成本,一个盐商的一顿早餐可能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几个月的收入。

现在是春天,在古代盐商时代,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吃鲥鱼。

鲥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海洋中,每年春末进入长江产卵,秋季归海,每年按时产卵,所以叫鲥鱼。唐代有诗云:“红尘马夫笑妃子,无人知是荔枝来。”明代有诗云:“白日驿马驰骋风尘,酷暑冰雪护江船。”荔枝大家都知道,第二首诗讲的就是鲥鱼。

清蒸鲥鱼 图片来自网络

鲥鱼肉质细嫩,滋味醇厚,是只有在晚春才能品尝到的时令美食。“腌鲥鱼”在《金瓶梅》中有记载:

“……只有到了后面,才能看到里面和外面都有青花图案的白色盘子,上面盛着一盘红香扑鼻的酒酿蒸鲥鱼,香喷喷的,美味可口,入口即化清蒸鲥鱼,连骨头都香了。”

短短几句话,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

但鲥鱼是最为娇嫩的,据说渔夫一旦触碰到鱼鳞,鱼就会立刻停止活动,而且鲥鱼一旦离开水面,就会很快死亡,因此活杀的鲥鱼很难吃上美味,当时进贡给皇帝的只有腌鲥鱼。

皇帝吃不到鲜鱼,不代表盐商们吃不到。每到春末,精明的盐商们就会派几艘小船到急流中布网,船上燃起火,柴火旺盛,灶上放着一锅水。捕到鱼后,趁鱼还活着的时候,去鳃去肠,马上放进锅里,然后划船回扬州。到了府上,鱼已经熟得香气四溢,入口正合口,那美味和在江上亲手烹制无异。

但由于人类的滥捕滥猎,长江流域野生鲥鱼已难觅,世人已不能再享受到昔日盐商的待遇。

清代扬州风格

图片及文字整理自网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