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藕 汉口的这家卤味店开了25年了,店里只有6张桌子,每天都是人山人海!

文/蒋希卡

摄影/学生董攀

●●●

不管武汉如何发展,谈到美食,我们依然会孜孜不倦地走在街头,寻找武汉最朴实的味道。

我们可以坐公交车、挤地铁、甚至步行一个小时,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的另一端,只为吃那个我们想了一个月的热干面、牛肉面、豆腐花、火锅……。

吃不下去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老汉口的曲径小巷有着武汉最热闹的气息,也有几十年不曾改变的老味道。这次,小编来到了一家开业25年的卤味店,名字在周边地区都小有名气。

六点左右,在附近上班的白领、下班回家的邻居、打了一整天牌的麻将爱好者都会来这里吃点东西,让窄巷子里显得更加拥挤,一张小桌子,一盘卤菜,两只小酒杯,聊上一整晚。

不管外面时光如何流逝,也改变不了巷子里那群悠闲享受生活的老人,这才是真正的“味道”。

01

这家卤菜馆最有特色的,就是门前那个大卤锅,店里卖的卤菜全部都盛在锅里,排成一个小山丘。

炖锅里有牛肉、牛肚、蹄筋、猪蹄、猪肠、猪肚、猪尾巴、猪耳朵、红烧鸡翅、红烧鸭翅、火腿肠、红烧莲藕,还有干鱼、千张、豆条、素鸡……

炖菜是按块/根/条卖的,大炖锅里有筷子,喜欢的话直接拿起来给老板娘就可以了。

吴氏夫妇开这家卤味店原本是为了谋生,但没想到一开就是25年。

每天中午,店里就开始卤当天的菜品。店里下午四点开门,一直开到晚上十二点。每天卤的菜品只有两大锅,而且都卖光了。总有食客建议多卤一些,老板也总是笑眯眯地说:“我们体力有限,人多撑不住。”

来这里吃饭的大部分都是常客。

有的顾客来了,二话不说就开始用筷子夹起自己喜欢的食物,与卤味店呈现出一种神秘的默契;有的顾客来了,就和老板闲聊,说说自己的近况,仿佛抱怨能给心灵打一针肾上腺素,让小编想起了日剧《深夜食堂》里的场景。

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卤菜,这家用的是老武汉最传统的卤制方法:重油、重色、重味。很多食客都喜欢这种仿佛自己在家做的卤菜的味道,总让人难以忘怀。

食物每天都要用老卤水腌制四个小时以上,吃起来特别入味香浓。卤水入口清淡爽口,但越嚼越香,回味无穷。最后加上老板浇上的酱汁,微辣咸香,喜欢吃辣的不妨放手,多加几勺辣椒。

如果让我推荐最受欢迎的卤菜,我肯定会不知所措,因为卤菜全都卖光了!连老板都说不出哪道卤菜卖得最好。

不过按照我的口味,还是要推荐几道菜给大家,比如最让人无法抗拒的猪耳朵和猪尾巴,又粘又韧,胶质十足,焖过之后汁水渗入皮肉,吃得停不下来。素菜中,推荐红烧莲藕和香菇,荤素搭配相当不错。

当然,我也爱这个,下酒必点的卤水花生。(别误会,我真的不是酒鬼。)

02

如果只吃卤味,难免会太咸。好在除了卤味,餐厅还提供一些面条,让顾客填饱肚子。桌上的调料都摆在桌上,顾客可以随意添加。

和卤菜一样,面条也是限量供应,每天只做这么多,卖完为止。顺便说一句,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季节,这家店都会停业一个月。这是我见过最任性的老板。

饺子都是店里新鲜包的,饺子的大小刚刚好,咬一口就能知道馅料有多新鲜。

我先吃这碗饺子以表敬意!

03

卤菜店面积大概二三十平米,里面摆了六张桌子,人多的时候就只能在外面摆桌子,在这里能找到老武汉人觅食的场景。

破败窄巷里卤藕,几张桌子,几盘卤菜,几口白酒,哪怕是阴雨天气,只要有老友相聚,吃的每样东西都像是来自山珍海味的美味。

大家畅谈人生的苦涩,在武汉人特有的咒骂声中,所有的苦涩随着酒菜被咽了下去。

哪怕环境简陋,我依然开心,这才是武汉人的本色,他们骨子里的码头文化,在这碗卤菜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店铺名称】

乌肠子卤菜

【地址】

同益街弘益巷近武汉关小学

(公共停车场斜对面的小巷)

【人均】

19元

✄- – -【本文完结】坚持住,今天才星期一!-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