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 贝类肥美可口

5月,厦门进入休渔期,但居民们不必担心吃不够海鲜——随着气温升高,贝类、海鲜逐渐肥美起来。昨日,记者走访了厦门的水产市场和超市。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霞浦水产批发市场一家海鲜商场,看到蛤蜊、油蛤、田螺、香螺、老蛏、白蚬、花贝等贝类品种齐全,记者注意到,贝类产品种类繁多,库存也比较充足。

兴旺海鲜城高崎分店经理黄小鹏介绍,每年3月到6月,随着气温升高,产自闽南附近海域的贝类海鲜会逐渐变得肥美、酥脆、鲜嫩,口感鲜甜,“特别是蛤蜊,个头比较大。”黄小鹏说,最近前来购买、品尝新鲜海鲜的市民和游客越来越多。另外,贝类海鲜的供应和价格一般不会受到远洋休渔期太大的影响。

“这个季节贝类个头比较大,尤其是扇贝,个头大、肥美。”在下河路一家超市,贝类价格整体和海鲜市场差不多。一位销售人员说,最近贝类质量确实很好。除了备受欢迎的扇贝,鲍鱼、蛤蜊等也广受市民喜爱。

提醒

如何挑选贝类

黄小鹏告诉记者,新鲜是挑选贝类海鲜的关键。“死鲜”不仅影响口感,还可能危害健康。他给出建议:新鲜的贝类会微微张开嘴巴,有的甚至会伸出触手;如果贝壳已经张开很大,或者中间是空心的,那可能就是“死鲜”。至于花蛤等一般“闭口”的贝类,购买时可以从水中捞起,拿在手里敲一敲,听声音是否浑厚饱满。如果声音太过清脆空心,那可能是只剩下贝壳了。他还提醒,如果去海边蛏子,要避免接触和食用颜色太鲜艳的贝类。

(记者赵章云、实习生闫哲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