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最常见的鸟类之一,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生态圈中,距离很近。为了保护这种小鸟,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8月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麻雀喜欢群居
(编者注:
麻雀在树洞里筑巢
(编者注:
院子里的麻雀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家乡伊犁,也就是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住过的大院里,总能看到成群的麻雀飞来飞去。
麻雀成群飞翔
(编者注:
麻雀飞到哪里,哪里就有叽叽喳喳的声音。时不时可以看到一只麻雀在追逐另一只麻雀,仿佛在求爱。在家里的柴堆上、屋前的树枝上、屋顶上,也总能看到一群群麻雀发出无休止的叫声。
一对爱情鸟互相追逐
(编者注:
团队意识强的麻雀喜欢挤在一起取暖
(编者注:
树上满是麻雀
从远处看,它就像成熟的水果
(编者注:
队列整齐
麻雀接受“军训”
(编者注:
这些麻雀非常聪明麻雀肉,总是等待着家主喂鸡或喂猪的食物。主人一离开喂食地点,就会看到一群麻雀斜飞而下,立刻落到鸡舍或猪圈里,争先恐后地快速啄食食物,啄食的频率比鸡快得多。在啄食过程中,总能看到一两只麻雀在附近,四处张望,仿佛它们是哨兵。当有人来访或者环境中出现异常声音时,哨兵就会立即起飞,带领麻雀群斜飞而上,迅速飞离危险地带。
一般来说,麻雀飞得不远,等危险过去后,它们就立刻飞回鸡舍或猪圈,继续争抢食物。人们从麻雀的行为中得到启发,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总结出一种战术——麻雀战。
麻雀战争场景-哨兵,
连接者、抓取者。
(编者注:
啄食习惯
(编者注:
麻雀喜欢在树上、屋檐下、草堆上筑巢。5月份是麻雀产卵、孵化的季节。此时,我家乡伊犁的食物逐渐丰富,为麻雀的繁殖提供了食物保障。
一对夫妇正在讨论他们未来儿子的新房位置
(编者注:
等待在巢中孵化的麻雀蛋
(编者注:
可爱的小家伙
(编者注:
天下的父母都是辛苦的
(编者注: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天性
(编者注:
强风对麻雀巢造成威胁
这个季节,强风对于在树上筑巢的麻雀来说,风险极大,尤其是刚成家、缺乏筑巢经验的麻雀,以及选择在树枝上筑巢的麻雀,都可能面临失去家人和孩子的打击。
持续的大风有时直接把鸟巢吹落到地上,赤身裸体的麻雀儿子在大风中艰难地挣扎着……大风减弱后,麻雀儿子的爸爸妈妈扑扇着翅膀,在麻雀儿子身边跳跃,不停地用嘴巴去触碰奄奄一息的孩子,但他们却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的家园被毁,他们和孩子无家可归,只能伤心地看着孩子生命的终结。当然,屋檐下、草堆里的鸟巢很安全,大风过后就安全了。
其实大风摧毁麻雀巢的概率比较低,但人类的入侵让麻雀焦躁不安。那个年代,小孩子甚至一些大人都喜欢抓麻雀、套麻雀、扣麻雀、打麻雀。人们用尽一切办法对付麻雀,目的是大人想吃麻雀肉来满足口腹之欲,小孩子则以捕猎为主要乐趣。这是一场真正的人类与麻雀之间的麻雀战争。
消灭麻雀的宣传海报
(编者注:
爬树挖麻雀窝
捉麻雀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危险最刺激的就是爬树挖麻雀窝。麻雀窝大多建在杨树上,由于杨树很高大,所以麻雀窝就建在很高的树枝之间。对于很多小孩子来说,如果没有很好的爬树技巧,是挖不出来麻雀窝的。只有那些勇敢顽皮、动作敏捷的小孩子,才能爬到高处靠近麻雀窝,伸手把窝里的麻雀蛋或者麻雀子拿出来。
当小孩靠近麻雀窝的时候,老麻雀就会叽叽喳喳地飞到窝巢入侵者的面前,不断用两只爪子触碰入侵者的头,弄得小孩十分紧张,只能慌忙把鸟蛋或鸟儿收进口袋,然后立刻从树上下来。
当他们从树上下来时,口袋里的鸟蛋常常因与树干的接触而被压碎,几乎没有完整的鸟蛋,口袋里只剩下黏糊糊的蛋液,既费时又费力。因此,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爬树抢鸟巢,只是把抢鸟巢当成一种冒险游戏。
爬树找鸟巢很有挑战性
(编者注:
粮仓捉麻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团连都有晒粮场和储粮仓库,夏季小麦收割后运到晒粮场晒好后再入仓库储存。
为了用麦粒吸引麻雀,大人打开了粮仓的门,把窗户都堵住了。不一会儿,成群的麻雀飞进粮仓,粮仓里一片漆黑。这时,躲在黑暗中的大人赶紧关上了粮仓的门。只有几只麻雀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逃出,其余的自然就成了盘子里的美味。
利用屋檐下的梯子挖出麻雀窝
寒冷的冬季,为了躲避严寒,聪明的麻雀会把巢筑在屋檐的芦苇席下。由于冬天家家户户都烧煤取暖,屋内的热量就通过透气的芦苇的缝隙传到屋檐上。还有一些土木结构的房屋,屋顶上铺着厚厚的芦苇和麦草,所以麻雀冬天就选择在屋檐下筑巢,十分温暖,可以舒舒服服地过冬。
麻雀在防水的屋檐下筑巢
(编者注:
麻雀在屋檐下筑巢,可以御寒,但也为冬季孩子们捉麻雀创造了便利条件。孩子们通常两人一组,手拿电筒,肩扛梯子,在寒冷的夜晚,沿墙而行,用电筒照着屋檐,寻找屋檐下的麻雀巢。
发现麻雀窝后,用强光灯不断照在窝里的麻雀身上,麻雀眼花缭乱,一动不动。另一人搭起梯子,爬上去,用手轻松抓到麻雀,装进袋子里。运气好的话,两三个小时就能抓到几十只麻雀,算是不错的收获了。
冬麻雀
冬季,大柳条筐或粮筛是捕捉麻雀的理想工具。冬季,地面被大雪覆盖,麻雀很难找到食物。于是人们用一根棍子撑起柳条筐的一端,用一根长绳连接棍子的下端,在筐下撒上一些小麦,然后躲在很隐蔽的地方,等待麻雀来到筐下啄食。
冬天雪后,麻雀飞来
寻找食物困难
(编者注:
最常见的捕捉麻雀的方法
(编者注:
坐下来等兔子来
(编者注:
不一会儿,一群群麻雀飞下来。不过麻雀们也很谨慎,它们并不急躁地啄食食物,而是睁着两只小小的黑眼睛,东张西望。如果没有异常的动静,有些胆小的麻雀就会钻进筐底,快速不停地啄食食物,生怕别的动物跟它们抢食物。其他的麻雀也争先恐后地钻进筐底抢食。这时,躲在隐蔽处的人看准时机,直接一拉绳子,筐子很快就倒了。人们欢呼雀跃,纷纷冲上前去。
…
一般来说,用同一种工具在同一个地方捉麻雀,第一次捉效果会好一些,但反复捉的话,基本就失败了。其实麻雀的警惕性很高,被忽悠一次之后,就不敢再往筐子深处啄了。一旦有人拉绳子或者筐子掉下来的瞬间,已经警惕起来的麻雀就会立刻从四面八方飞走。这种捉麻雀的方法效率较低,如果想提高捕获率,就得延长时间——让麻雀放松警惕。因此,大部分孩子都受不了长时间的等待。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就算抓不到麻雀,过程也还是很刺激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弹弓麻雀
那时,几乎每个男孩都有一把弹弓,但当然不是每个男孩都能射麻雀。弹弓没有瞄准器之类的东西,所以只能刻苦练习。拉弓和放弓射弹时,手不能抖,否则无论你瞄准得多准,也射不中麻雀。
一代弹弓射麻雀
(编者注:
熟练的射手,弓已拉满
(编者注:
作为那个年代玩过弹弓的人,我觉得能用弹弓打麻雀的孩子应该不多。有时候,能用一袋石头打到一只麻雀,就已经算是弹弓高手了。孩子们喜欢同时向树上的麻雀群射击,因为命中率相对较高。
用弹弓打麻雀,对它们威胁不大,用气枪打麻雀就完全不一样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猎枪和气枪的销售是不受限制的,经济条件好又喜欢枪的家庭,都会买一把气枪来打鸟。
气枪对麻雀的射击效率很高,熟练的气枪手可以打中90%以上,这对麻雀来说是很大的威胁。不过,真正拥有气枪的家庭很少。而且用气枪打麻雀不经济,所以气枪拥有者通常会打野鸽和斑鸠。因此,气枪对麻雀种群的影响并不大。
那时,那些捉、抓、捉、打麻雀的孩子们,多半是为了好玩,偶尔也会抓到一两只麻雀,只是为了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本事。
成年人的主要目的是吃麻雀肉。
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我们很少听到伤害麻雀的行为。
关于麻雀数量减少的思考
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人们用各种方法伤害麻雀,认为这样会严重影响麻雀种群的发展。其实那个年代,麻雀种群一点都没有减少,在我的家乡伊犁,天空中依然有成群的麻雀飞来飞去。
麻雀随风飞翔
(编者注:
这样的场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编者注: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但我家乡的麻雀数量却越来越少,很少看到天空中成群的麻雀飞翔,很少听到屋前屋后麻雀叽叽喳喳的合唱。
我家乡麻雀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主要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改变了麻雀原有的栖息地和生活环境。
如今,田间广泛使用农药,导致大量昆虫灭绝,麻雀寻找昆虫越来越困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夏秋收割期较长,麻雀有充足的时间吃到田间的食物。
随着粮食收割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前粮食收割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一两周就能完成,麻雀没有昆虫可吃,食物来源被断绝,这给它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无形的危机。
曾几何时,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渣、废水让麻雀无依无靠,无法睡觉、无法进食。特别是在钢筋水泥取代土木结构的房屋里,在严寒的冬天,麻雀没有温暖的屋檐筑巢过冬,麻雀很难成群生存和繁殖。
过去,人们会抓、关、捉、打麻雀,但麻雀数量并没有减少。在现代文明社会,人们不再伤害麻雀,但麻雀数量却在减少。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注:本文中的小标题、图片及文字说明均由编辑添加)
关于作者:
于永江出生于1960年1月,1983年7月毕业于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后回到母校六十六团中学担任高中物理教师、高中物理教师,直至2020年退役,是典型的兵团“军二代”定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