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君宇
广东人对“开枪”又爱又恨
虽然“烧鱿鱼”在广东人眼里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每逢过年过节,不少人还是喜欢在餐桌上看到“烧鱿鱼”这道菜。
无论是“西兰花炒鱿鱼”还是“青豆炒鱿鱼”,出镜率都很高。 尤其是春节期间,“芹菜炒鱿鱼”更是常见。
鱿鱼,广东食品工业的骄傲
无论是“鱿鱼丝”、“鱿鱼干”,甚至是与吃无关的“炸鱿鱼”,鱿鱼都是长期以来被视为食材的海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其实,如果对海鲜不太熟悉的人告诉你,鱿鱼这种很常见的海鲜,却是广东的特产,甚至是广东的特产,你可能苦苦思索,却从未想到。
真正属于顶级鱿鱼产地的是广东沿海、海南北部湾和广西近海。 由于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广东部分产区的鱿鱼品质略好于海南、广西两个产区。
所以即使在东南亚,一提到中国鱿鱼,也通常指的是潮汕或湛江海域出产的鱿鱼。
鱿鱼是一种海鲜,一出水就死,很难保活。 一般来说,能够登上人们餐桌的鱿鱼有两种,一是鲜鱿鱼(冰鲜鱿鱼),二是本地鱿鱼。
鱿鱼也是干鱿鱼的俗称。 鱿鱼丝等加工食品是由干鱿鱼制成的。 说到鱿鱼干,就不得不说的是广东鱿鱼干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宅鱿鱼。 不仅在两广地区非常有名,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也是名副其实的鱿鱼干之王。
斋鱿鱼是指产于广东汕头南澳岛的鱿鱼干。 因南澳鱿鱼主产区后寨镇而得名。
在岛上,经常可以看到早上8点前回来捕捞海鲜的渔民,其中就包括大鱿鱼。 海滩上会有很多妇女和老人帮忙清洗和晒干鱿鱼。
通常他们很高兴你为他们拍照。 据说很多人都说抓鱿鱼是用药的,所以希望大家认真看看澄清谣言。
满载而归的渔民,会用特制的鱿鱼刀,剖开鱿鱼的身体,剖开头部,挖出眼睛,取出内脏,去掉墨囊,然后将鱿鱼铺在网帘上。和竹子在阳光下晒干。 此后,每隔一两个小时将鱿鱼翻转、旋转晒干,松开须须,撕去鳍,直至黄昏时打开身体,这就是家鱿鱼的半成品。 鱿鱼晒干晾干后,交叉层压,密封保存。 ,是流行的御宅族。
在南澳岛上,还有一种特别小嫩的鱿鱼,当地人称之为“妮”(发音四次“妮”),捕捞小鱿鱼的渔船被称为“钓妮”(发音为“刁第一”) ”)。 (音),而这个“刁妮”其实在潮汕部分地区(包括南澳岛)就是“泡妞”的意思。
芹菜炒鱿鱼,广东人又爱又恨
如果说广东人最不喜欢遇到的一件事,那就非“炒鱿鱼”莫属了; 但如果要说广东人最喜爱的一道菜,那么“炒鱿鱼”也是榜上有名的。
很多人没想到,一向以务实着称的广东人,也有如此自命不凡的一面,一道普通的菜,竟然能引起这么多的议论。
就像“背负着行李”的你
其实,广东人对“开枪”又爱又恨是有原因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突然从“炸鱿鱼”这道菜中发现,在烹饪鱿鱼时,每片鱿鱼片都会慢慢地从直的形状卷成圆柱体。
因此,富有想象力的广东人将这种情况与人们被解雇时的俗语“抱包袱”(即卷起床单)联系起来,于是“解雇”自然就成了“抱包袱”的另一种说法。 一种表达方式。
但巧合的是,鱿鱼本身与“有余”同音,“烧鱿鱼”的卷曲造型也寓意“年年有余”、“财源广进”。 因此,很多广东人认为“烧鱿鱼”是一件坏事,但它绝对是一道好菜。
当然,这“好菜”不仅仅指它的意义,还指它的味道。
粤菜中,有“炸鱿鱼”的几种传统组合。 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有“西兰花炒鱿鱼”、“青豆炒鱿鱼”、“芹菜炒鱿鱼”等,其特点要么是味道出众,要么是味道独特。 以吉祥寓意或两者兼而有之为卖点,成为每个人的最爱。
其中“芹菜炒鱿鱼”就属于最后一类。 它既美味又具有良好的用意。
不用说,这道“芹菜炒鱿鱼”代表着“勤”和“有余”,那么为什么它的味道那么吸引人呢?
据汕头南澳岛的厨师介绍,鱿鱼味道最香,章鱼味道最鲜,墨鱼味道最浓。 因此,鱿鱼和章鱼最好用于炒、焯,鱿鱼最好用于汤,尤其是鱿鱼。 鱿鱼干适合爆炒,章鱼适合焯水。
所以,基于这个特点,流行的“炸鱿鱼”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鱿鱼本身就有一定的咸香味。
其中,鱿鱼干又俗称土鱿鱼。 由于它经过日晒精制而成,其香味可以说是海鲜中的桂冠,而其特有的丝般的肉质纤维也堪比柱子的存在。 。 因此,用鱿鱼来炒,不仅相当于添加了天然风味,而且还是提升菜肴味道的好食材。
至于为何新鲜鱿鱼或原生鱿鱼能与芹菜成为好搭档,除了是民间习惯外,还与芹菜能减弱腥味、放大咸香有关。
与西兰花和兰花豆相比,芹菜的纤维更致密,这确保了它有吸收其他食材和调味料气味的能力。 因此,它可以吸收鱿鱼的部分腥味,从而驱散这些刺鼻的气味。 闻。
其次鱿鱼干,芹菜本身有苦味,与鱿鱼的咸味并不冲突。 甚至还具有“一硬一软”的互补效果,使得鱿鱼和芹菜的香气尤为明显。
鱿鱼蒸肉饼,海陆美味的结合
谈到鱿鱼怎么吃,沿海渔民通常会回答:用它炒黄瓜、菜花最简单,用它蒸肉饼最美味。
南澳岛出产广东最好的鱿鱼干“斋鱿鱼”。 岛上的老人对鱿鱼干的制作非常熟悉,蒸肉饼是他们的最爱之一。 据一些老人介绍,这种做法其实起源于顺德菜。
早年,本土鱿鱼,尤其是南澳岛的家乡鱿鱼价格昂贵(在吊灯钓法发明之前),所以沿海渔民一般将其销往我国港澳台地区及广州、深圳消费较高的地区。 于是,这些不产鱿鱼的地方,却成了“最会吃鱿鱼的地方”。 因此,“火鱿鱼”这个说法最早来自我国香港。
在广州和顺德,由于当时经济相对发达,更多的人吃得起当地的鱿鱼。 当时,顺德人创造了“鱿鱼蒸肉饼”的做法。
后来,“鱿鱼蘑菇饼”、“鱿鱼虾肉”相继出现。 后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逐渐好转,渔民自己也吃得起本地鱿鱼,这种结合就一直持续着。
“鱿鱼蒸肉饼”烹饪原理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海味干货特有的“腥味”,相当于利用了氨基酸、谷氨酸等富含“鲜味”的食材。 在这里,用阳光下蒸发水分提取的浓缩调味料对猪肉进行调味和腌制,形成一道带有大海香气的菜肴。
与鱿鱼的功能类似的还有虾酱、干贝(干贝)、虾米等食材。 因此,理论上来说,虾酱、竹笋等都可以与猪肉搭配。
其实还有“虾酱蒸五花肉”这样一道名菜。 然而,在“蒸肉饼”这道菜中,虾酱太流质,虾酱太脆。 只是鱿鱼的韧劲和爽口的口感,更接近肉饼的滑嫩口感。 所以,从菜品的味道来说,味道上是比较一致的。
另外,广东人喜欢在肉饼里放蘑菇等配料,鱿鱼干与之搭配味道更佳。 因此,鱿鱼的口感和口感非常适合制作蒸肉糕。 相信前辈们也经历过各种尝试,才能够体会到这恰到好处的味道。
图形| 龚志南
部分图片来源| 网络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