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午茶为主的甜品生意越来越难做。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香港知名连锁品牌满记甜品正在经历一波关店潮。 不少消费者反映满记,满记甜品已关闭所在城市门店,但充值金额无法退还。
宜兰商报注意到,2022年以来,满记甜品先后关闭了石家庄、宁波、徐州等地门店,并收到消费者集体投诉会员卡充值余额退款问题。 目前满记甜品会员可充值金额包括100元、200元、500元三个级别。 大量消费者反映,其会员卡内的充值余额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有的消费者甚至未能退款。 金额超过500元。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81条关于漫记甜品的投诉。 “充值卡已从店内撤回但未退款”、“联系客服后未收到退款”成为投诉的主要原因。
随后,宜兰商务来到了位于杭州核心商圈湖滨银泰的满记甜品。 尽管地处西湖风景区,周边人流量大,但店内20张桌子就餐的客人依然只有四五个人。 比较荒凉。 该店已开业16年,是满吉甜品在内陆地区最早的门店之一。 该店负责人告诉宜兰财经,“我们目前还没有收到关店的通知,我们已经开了十几年了,不会离开。”
针对此事,3月19日,满记甜品发布声明称,“多店关闭”是疫情期间正常的战略调整,不存在预付款无法退还、直接注销账户的情况。 对于消费者“预付款不能退、账户注销”的内容,与事实不符。 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理预付款退款手续。 门店关闭或搬迁前,至少提前30天发布相关通知,并预留退款方式。 只有消费者的退款申请被受理后,相应金额才会清零。 只有当消费者要求取消会员资格时,会员的储值账户才会被取消。 不存在预付款无法退还的情况,直接注销账户。
不过,无论怎么解释,满记甜品门店数量下降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漫记甜品于1995年创立于香港,专注于港式甜品下午茶概念。 2010年,在上海设立总部,开始在中国大陆大规模扩张。 巅峰时期,门店数量接近500家。真生燕的数据显示,目前仍在营业的门店仅有197家。 2023年,满记甜品陆续退出云南、贵州、山西、广西市场,10个城市满记甜品门店全部清仓。
据宜兰商报报道,满记甜品的“躁动”是其大规模关店的原因之一。
从未改正错误的营销鼻祖
翻看过往商业统计数据发现,满记甜品分别于2019年8月、2020年4月、2022年1月、7月、2022年8月被各地监管局、工信部等机构点名通报。
2019年8月,满吉甜品因超范围经营、餐具未放入消毒柜等问题,被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
2020年7月,满吉甜品因其上海真如星光耀广场店销售的现制饮料芒果冰细菌菌落总数超标,被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
2022年1月,满记甜品因防疫不力、对员工进行核酸检测超过14天,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防疫工作组通报。
2022年7月,满记甜品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北京市、区市场监管局通报。
2023年8月,满记甜品因小程序非法收集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被工信部通报。
从食品安全问题、用户隐私风险,到员工防疫不力,满记甜品各方面似乎都有“擦边球”的铁证。 然而,总是被冠以“营销鼻祖”之称的满记甜品却是甜品界的“营销鼻祖”。 甚至可以说,漫记甜品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滚”成了新茶饮品的联名品牌。
2005年,满记甜品刚进入内地市场时,就以产品原材料新鲜水果制作了一套怪兽形象IP,并运用在满记甜品餐具上; 在影视IP方面,满记甜品与《流浪地球》、《大象跳舞》、《大约在冬天》等合作推出联名礼包、礼品卡、周边及快闪店;满记甜品还赞助了专业电子竞技俱乐部,与格力高集团联合推出了花蜜双层百里子、芒果白雪、黑糯米双层百里子等单品。
2023年,满记甜品首次在上海推出35元自助甜品活动,随后在北京、深圳、苏州等地推出48元自助甜品活动,将自助甜品常态化。
总体而言,满记甜品的大规模关店与其注重营销、未能纠正很多底线问题有直接关系。 然而,满记甜品经营不善只是港式甜品行业的一个缩影。
港式面包店走下坡路
事实上,不仅仅是满记甜品,港式甜品行业早已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2004年,香港甜品连锁店许留山进入内地市场并一炮而红。 当时许留山是香港游客的“打卡景点”。 巅峰时期在全球拥有300家门店,营收近5亿。 当时,许留山经常被嘲笑为“满记甜品最大的竞争对手”。
2013年,许留山长沙店爆发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其衰落的导火索。 疫情期间,旅游业低迷,餐饮业遇冷,徐留山处于悬崖边。 目前,许留山仅有19家在运营的门店。
同样是曾经的甜品界“顶尖选手”的鲜芋仙子,也面临着类似的处境。 近年来,全国鲜芋头门店数量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一线城市更是疲软。 以杭州湖滨银泰的鲜芋仙为例。 几年前,新鲜的芋仙在湖滨银泰二楼电梯口占据了最引人注目的位置。 到2018年左右,店面面积减少了近一半,最终搬出。
一方面,港式甜品依然是下午茶理念的经典代表,是内地人到大湾区必尝的美食; 另一方面,内地港式甜品代表品牌则因经营不善,规模持续萎缩。 。 为什么是这样?
首先,港式连锁品牌正在“掉链子”。 满记甜品和许留山都曾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争议。 底线问题的屡屡激怒,自然消耗了消费者的热情。
其次,近年来,新型茶饮迅速崛起,不断蚕食港式甜品市场。 毕竟,新茶饮料在产品上趋于多元化。 7分甜不仅具有杨花蜜、芒果饺等香港经典甜品的特点,而且携带方便,拓宽了产品享受的范围; 喜茶和乐乐茶擅长制作果茶,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相比之下,专营港式甜品的连锁品牌就失去了一定的竞争力。
最后,这几年因疫情导致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是压垮港式甜品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港式甜品强调下午茶、休闲娱乐。 在疫情造成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能够获得的营业收入非常有限。 人流量明显减少,港式甜品企业的运营维护难度自然加大。
综上所述,港式甜品作为下午茶品类还是很受欢迎的。 但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或者赛道,它却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 蓬勃发展的新茶饮料市场或许可以给港式甜品企业一些生存启示:创新的口味、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方式,都是未来竞争中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