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粥 【健康】买不到黄桃罐头?请接受八招家常食疗

这两天黄桃罐头火了——

有网友表示,“我小时候感冒发烧。

我父母让我吃一些黄桃罐头。

因为这波“记忆杀”,

黄桃罐头也已进入部分地区市场

“新冠肺炎库存清单。”

对此,不少专家提醒:

当出现咳嗽症状时,

吃黄桃罐头等甜食,

它可能会让你的咳嗽更严重!

黄桃没办法,吃什么可以帮助呢?

最近冷空气来袭。

在预防流感和 COVID-19 的同时,

冬季还要注意预防感冒。

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头痛、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时,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被“中招”?

如何服用对症食补来帮助更快康复?

我和你约好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治防科副主任高三德教你八个实用的家常疗法——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中医推荐这样的食疗方

当出现发烧、咳嗽、喉咙痛、头痛、鼻塞和流鼻涕等症状时,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普通感冒、流感或 COVID-19? 优悦君整理了一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上述症状,在家治疗康复时,除了辨证服药外,怎样才能适当补充食疗,帮助更快康复呢?

高桑德表示,目前,针对COVID-19患者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主要是采用对症治疗来改善和缓解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看,现代医学中的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由外感疾病引起的。 因此,无症状的COVID-19感染者,或者症状相对较轻的COVID-19患者,如果想通过饮食疗法来促进康复。 还可以参考中医感冒食疗,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

应对各种发烧和咳嗽

一定要分清“寒、热、虚、实”

高三德介绍,从中医角度来看,感冒是一种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常见外感疾病,包括普通感冒。以及现代医学中的流行病。 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无论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COVID-19,都需要区分“寒热”和“虚实”。 一般来说,感冒分为证候和虚证。 证候包括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夏湿感冒。 虚证感冒包括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

八种推荐的家庭饮食疗法

具体应该怎么吃呢?

高三德针对冬季比较常见的发热、咳嗽症状,推荐了相应的食疗方剂,方便大家在家准备。 有需要的市民不妨一试——

1. 姜糖苏叶饮

材料:紫苏叶、生姜各3克,红糖15克。

做法:将生姜、紫苏叶洗净切成细条,放入锅中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0分钟。

用法:每日2次。 趁热喝,一口气喝完。

功效:为缓解体表外感的药膳配方。 具有辛温、解表、散风寒的功效。

适应人群:感冒、感冒患者。

症状有恶寒、低热、头痛、四肢酸痛、无汗、鼻塞、时时流鼻涕、咽痒、咳嗽、吐稀白痰、口渴或渴饮热饮等。舌苔薄白湿润。

2、甘草干姜汤

材料:甘草10克,干姜5~10克。

制法与用法:煎汁饮,每日3次。

功效:疏风散寒、清肺。

适应人群:外感风寒引起咳嗽的人。

其证候为:咳嗽重、呼气急、痰稀白,常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四肢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等。

3.薄荷黑豆粥

原料:薄荷6克,淡豆豉6克,粳米60克。

做法:先将薄荷和淡豆豉分别炒熟,然后煮沸,继续炒10分钟。 除去残渣,榨汁,备用。 用粳米煮粥。 米烂时,加入药汁,煮成粥。

用法:每日1剂,每日2次趁热服用,3天为1疗程。

温馨提示:豆豉是一种常用的调味料,而淡豆豉则是一种中药。 除大豆、黑豆等主要原料外,制作过程中还添加了青蒿、桑叶等中药材。 两者的功能不同。

功效:辛凉,缓解症状。

适应人群:风热感冒患者。

症状有:身热明显,怕风,出汗不畅,头部肿痛,面红,咳嗽,痰粘或黄,咽干或肿,鼻塞,分泌物黄浊,口干口渴。 、舌苔薄白微黄、舌尖红等。

4.葛根粥

原料:葛根30克,粳米60克。

做法与用法:先将葛根煮沸,去渣,将药汁加入米中煮粥,趁热一次性喝完。

功效:辛凉,缓解症状。

适用人群:风热感冒患者(证候表现同上)。

5. 尚州杏仁饮

材料:桑叶10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同煎取汁,加白糖。 考虑用饮料代替茶。

功效:祛风清热。

适应人群:外感风热咳嗽者。

症状为: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声音嘶哑,咽干痛,咳痰困难,痰粘稠或黄黄,咳嗽时气热,常伴有流鼻涕、分泌物黄、口渴、头痛等。 、恶风、身热、舌苔薄黄等。

6、炒枣汤

材料:大枣20颗,白葱7根(含须)。

做法:将大枣洗净,用水浸泡至软; 将葱洗净并放在一边。 将大枣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煮20分钟,然后加入葱,小火煮10分钟。 温服,每日一次,食枣饮汤。

功效:益气祛症。

适应人群:气虚感冒患者。

症状为:重感冒,发热无汗,头痛,全身酸痛,咳嗽,痰白,咳不出,平日倦怠乏力,气短懒惰,反复易感神仙粥,舌淡苔白。

7.仙人粥

材料:糯米30克,姜片10克,葱6克,米醋20毫升。

做法:将糯米、姜片放入砂锅中加水煮沸。 米饭煮熟后,加入葱,煮至米饭煮熟。 加入20毫升米醋,搅拌均匀。

用法:粥趁热喝,最好能止汗。

功效:益气祛症。

适用人群:气虚感冒患者(证候表现同上)。

8、葱白七味饮料

材料:葱9克,葛根9克,淡豆豉6克,麦冬6克,熟地9克,生姜6克,水500毫升。

做法:将上述材料加水,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煮半小时左右。

功效:滋阴祛症。

适用于:阴虚所致的感冒。

症状有:身体发热、畏风寒、出汗少、头晕心烦、口干舌燥、干咳少痰、舌质红少苔等。

高桑德表示,除了上述食疗偏方外,还可以用这些食材来应对冬季常见的感冒症状:

风寒感冒者应以辛、温、发汗、解表为食疗原则。 推荐配料有黄酒、红糖、粳米、葱、芥菜、生姜、香菜、紫苏叶等;

风热感冒者宜用辛凉食物缓解症状。 建议用薄荷、淡豆豉、葛根、粳米、银花、茶叶、冰糖等成分来治疗症状;

体虚感冒的食疗原则是补益体质,缓解症状。 生姜、大枣、党参、黄芪、太子参、白术、荔枝肉等食材均可用来补益身体。

恢复期间注意清淡饮食

高桑德提醒,无论是感染了COVID-19还是冬季感冒、流感,都要记得放下工作,多休息,让环境多通风。

此外,以下饮食原则也可以帮助身体更快恢复:

1、发烧期间胃肠功能减弱,饮食要营养、清淡;

2、多喝水;

3、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橙子、苹果、西红柿等;

4、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汤、粥、汤等;

5、少食多餐,以70%饱为宜。

6、注意生冷油腻食物的禁忌,避免大量吃鱼、肉,避免吃鸭、羊肉、甲鱼等滋补食物。康复后一周内服用补充剂。

如何使用中药预防COVID-19? 德叔有一招——

12月1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科学用药专题采访。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德叔)解答了市民关心的食疗话题——

问:对于在家休息治疗的患者,后期症状消失后如何继续调节身体?

张忠德:这波感染者大部分是无症状的,有症状的主要是上呼吸道。 90%以上的患者都是这种情况。 对于这些类似感冒的症状,治愈后不需要特殊治疗。 该工作的时候就去工作,该学习的时候就去学习。

除非你平时身体状况很差,或者在用药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药物,导致疲倦、出汗、伤及脾胃,或者生病期间特别焦虑,根据症状简单调整即可。

比如脾胃虚寒,可以喝一些补脾汤,如陈皮、生姜、煮鸡汤、瘦肉汤等,温中散寒、健脾。 如果气虚、出汗多、很疲倦,可以煮点西洋参、黄芪鸡汤或瘦肉汤。

问:家里有孩子的市民应该如何使用中药食疗方?

张忠德:在广东,感染儿童的常见症状是喉咙痛、发烧、流鼻涕。 针对这些症状,市面上有很多祛风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都可以使用,效果也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一般没有大人那么“湿”,祛湿能力强,所以更要注意清热祛风。

在预防方面,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是一样的。 一、增强体质,保持规律作息; 其次,饮食要顺应凉干季节的特点,注意滋阴温补,不上火刺激。

食疗方面,沙参、麦冬生地黄汤、罗汉果、王花、无花果、甘蔗等食材,可清热润肺。 可以加生姜少许、西洋参一两片、陈皮去散寒。 注意不要吃太多油炸、冷冻或非天然食物。 可以多吃些温热的鸡肉、牛肉、羊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