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食单》介绍了清朝时期流行于我国大江南北,特别是江浙地区的300多种菜肴、餐点以及美酒佳茶。 内容相当丰富。 袁枚对自己收集的菜肴进行了严格挑选,并指出了菜肴的原料来源、制作工艺、特点和用途,展现了袁枚对食物的审美追求。
宫廷菜
它的“素食菜单”里有“王太守八宝豆腐”。 这道菜的特点是准备精细,是用切碎的软豆腐加香菇刨花、香菇刨花、瓜子仁刨花、鸡刨花、火腿刨花,加入浓稠的鸡汁中制成的。 煮滚。 原为康熙御厨的一道菜肴。 康熙将其制作方法赐给徐尚书,袁枚从徐尚书弟子太守的孙子那里得到菜谱,记录在《随园食单》中,并命名。
官方美食
《随园食单》记载了各地官菜约72种。 其总的特点是:选料严格、比例恰当、配制巧妙、用火准确。
严格选料是记载官菜的一大特色。 尹文端先生家的蜂蜜火腿“香甜鲜鲜”,关键在于“火腿好”。 袁枚写道:“火腿太丑了,简直天壤之别。” 现在,苏州名菜“蜜汁辣方”仍然非常注重火腿的选好。
切配得当是官府菜的另一特点。 杨兰婆家做的肉丸,是“去掉筋、关节,切成极细的块,肥瘦肉各半”的做法。 至于搭配,袁枚主张清与淡、浓与浓的搭配,有时荤素搭配也可以。 海参生性力大,不宜用清汤炖。 “蒋四郎自制的豆腐皮、鸡腿、蘑菇,用来炖海参也不错。”
《随园食单》中的官菜与前朝的官菜相同,而且配制十分巧妙。 例如,张鹤堂的女厨师“将猪籽面团与飞面混合,将白菜塞入枣肉,切成碗大小,用手将四个边塑造成菱形图案。 ” 袁枚说,秘诀是:“大枣不剥皮鲜吃,先不煮油,生吃,入口即化,甜而不腻,松而不滞。”做得越多越好。”
火候是决定菜肴品质的关键。 比如,扬州的朱芬四家,做红烧鳗鱼最为精通。 三戒中有两条与火有关:“皮皱了,皮就不脆了;肉散在碗里了,筷子就夹不住了。” 若皮肤有皱纹,宜用温火; 火太久,肉就会散开,捞不起来,味道也不好。 现在的红焖鳗鱼煮熟后皮肉酥脆,味道鲜美,就是火候运用得当的结果。
寺庙美食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主要记录了南京、杭州、扬州、安徽等地寺院的12种菜肴。 他们的特点是善用素食食材,有的还擅长制作荤菜。
寺院菜肴主要以蔬菜等为原料,烹饪技艺十分精湛。 南京承恩寺擅长制作大头菜,“越老越好”,醋腌萝卜也“越老越好”; 在扬州,定慧寺的僧人会用木耳、香菇、香菇汁等制作菜肴。 “做工极其精细”的素面。 在杭州,天台山的和尚先将竹笋蒸熟,然后将汁榨成笋油。 有些寺庙还擅长制作肉类菜肴。 南京朝天宫的道士用上好的火腿、豆芽、白菜心和蜜酒熬制这道菜。 “又甜又鲜,肉菜都化了,根和白菜心一点也不散,汤也很美。” 可见当时寺庙的烹饪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仅体现在蔬菜的主要使用上。
民间美食
《随园食单》记载的126种民间菜肴的选料基本上是根据烹制的内容,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确定的。
对于袁梅一家来说,他们做菜的原料大部分都来自花园。 《随园笔记》:“榨笋煮,煮香菇卤,桂小米制糖,捣玫瑰膏,蒸玉兰粉,酿海棠蜜,采露莲菜蒸猪肉,真悟无穷无尽。”
《随园食单》还记载了许多凭厨师专业制作的民间菜肴。 比如袁祥亭的厨师就很擅长控制火候,煮出来的猪头味道非常好。 “用大火烧一炷香,离火,用文火煮至干,等熟了再打开锅盖,来不及了,油就会漏出来。”
民族美食
袁枚只选了一道民族菜,就是当时南方流行的满族白肉片。 它起源于满洲的跳神肉。 它使用了大量的食材,并且是用刀割伤自己来吃的。 也称为吃肉片。 《特胜丹》云:“穷人宁可用燕窝,也不用白肉片待客,因为不用做太多。切法必须用小而快的刀片。薄要均衡,切块要横切、斜切……猪身有多种名称,最妙的是。
餐厅菜品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明确记载,街边菜肴多为点心品种随园食单,如扬州云丝衙门前店的云丝糕,“洁白如雪,胭脂红如桃花,微有糖馅。 “清淡但味道浓郁”;从杭州北关带回来的银杏糕最好,“它的甜味不甜不糖,但能保存很长时间”;还有一些小吃。今天在当地很有名。
餐厅记载的菜肴品种有高有低,适合一定范围内不同经济条件的人群。 稍微贵一点的有“杭州中清区王三芳家的火腿,四块钱一斤”,王六居杭州西湖最有名的醋鱼,还有鹿筋、红烧鳝鱼、整条羊肉、荔枝肉等; 价格较低。 其中有苏州文将军庙前“又黑又好吃”的豆腐花,还有芝麻糕、椰丝雨衣糕等一些大众小吃。
当地美食
《随园美食单》记载的40种地方菜肴,多为江浙传统菜肴,也有江西、广东、山东等地的菜肴。
江浙地区菜系的特点主要是用料精细、口味各异。 该地区烹饪原料丰富,有条件精心挑选原料。 《随园食单》中记载的梨炸鸡,是用切好的鸡胸肉、薄片的雪梨、小片的蘑菇做成的。 杭州的梨炸鸡片依然遵循这个配料原则。 江浙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口味不同,这就是袁枚所说的“每一碗都有自己的风味”。 杭州本地的肉以其味道而著称。 “分上、中、下三个等级,肉质一般清淡鲜嫩,肉质可以横着吃。” 扬州的裙面是用刀切成稍宽的条状。 “汤多喝总好,碗里不相见也好。” 而扬州包子还是很有名的,比如蟹肉包子、夹心包子等,特点是皮薄、馅大、味道鲜美。 还有苏州的虾鱼、三层玉带糕、南京的白云片、宁波的鳗鱼等,都独具特色。
袁枚还记录了其他地区的美食。 例如,江西的米粉蒸肉“不仅肉味鲜美,蔬菜也鲜美,而且由于不含水,味道独特”。 广东的点不冷肉粽、陕西的西式糕点等。
《随园食单》记载的七大类美食,体现了厨师们长期积累的丰富烹饪经验,极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