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肉夹馍 我为什么辞去工作去卖肉包?

《西域肉夹馍大师》受欢迎

2014年4月上旬,一篇题为《我为什么辞职去卖肉夹馍》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发。 文中的“我”毕业于名校,从事IT工作,收入不错。 但女友还是因为“我”在北京买不起房而与她分手。 “我”决定辞职,去追求做世界上最好吃的肉夹馍的梦想。 这是根据《习爷的肉夹馍》改编的故事。

4月8日,“喜烧爷肉夹馍”开业,他们准备的1200个肉夹馍一上午就卖光了。 孟兵是“喜少爷肉夹馍”餐厅的老板。 准确来说,他身兼收银、送货等多项工作。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就职于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

对于一个餐馆老板来说,每天准备的东西能卖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孟冰每天都享受着这样的幸福,甚至还为之担心。 开业的前两天,孟冰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 他早上5点睡觉,7点起床,整天担心缺货。 如果肉夹馍的供应跟不上,孟兵就得向排队的人解释,并诚心附上实际补偿,比如陕西的特饮冰峰,或者商店的优惠券。

有人建议限制购买。 起初,孟兵不同意,觉得用户体验不好。 他们苦口婆心地劝顾客少买点——“你看,队伍这么长,你怎么不多带点呢?” 半个月后,由于排队太长,他们不得不限制每人购买两件。 用户体验也不好。 不过,该店还宣布,老人、儿童和孕妇可以免排队使用VIP通道。

现在门店容量有限,解决排队问题最实际的办法就是再开一家门店。 “我们已经开始选址建设旗舰店了,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是做一家小店西安肉夹馍,我们要做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餐饮品牌,把‘喜少爷肉夹馍’打造成全球连锁店,成为中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 这位25岁的年轻人毫不掩饰自己的创业野心。

肉夹馍好吃还不够吗?

早在2012年,在腾讯工作半年后,孟兵就曾想过辞职创业。 2013年夏天,孟冰辞职,与同事一起创立了互联网公司“奇点兄弟”。 2013年10月,他们开始筹划出售肉夹馍。 2013年12月15日凌晨两点左右,孟兵在朋友圈发一条微信:“起点兄弟计划以西安著名小吃肉夹馍为核心产品,打造餐饮连锁品牌,目前正在开展半公开发行,接受金额为1000~人民币。 仅仅9个小时,他们就筹集到了足够的启动资金。 股东有40余人,来自金融、互联网、文化等不同领域,他们也是店铺的智囊,为店铺提供建议。

为了实现制作“最好吃的肉夹馍”的理想,创业团队花了半年时间回到西安向师傅学艺,消耗了5000公斤面粉、2000公斤肉。 孟兵每天烤包子,一次烤的包子就有200多个。 对包子满意才咬一口尝尝味道; 如果它们看起来不合适,就放弃吧。

由于北京规定商店不准生火,传统的陕西火烤方法不得不被放弃,正宗陕西风味的肉夹馍也无法用电烤箱做出来。 为此,孟兵和同事们优化了生产工艺,研发了自己的设备,尽可能保留了包子的酥脆口感。 烤出来的馒头只要面团上有颜色较深的地方就会有苦味。 出炉后,如果馒头的颜色稍有不对,就不能出售。 对于盐、肉末的比例、包子的厚度和直径,这群理工男也想出了一套计算公式,并根据用户反馈不时进行微调。 一切都要量化,就连馒头、肉的重量也要精确到“克”……

光是肉夹馍好吃还不够,其他用户体验也必须完美。 开业前,团队定制了数万个豆浆杯。 尽管杯子“是空心的、隔热的,摸起来不热”,但盖子并不完美。 后来换了厂家,终于得到了自己满意的杯子和盖子。 他们反复讨论、修改商店橱窗开哪种方式、开多少个、开多大……

“我为什么辞职去卖肉包子?”

最糟糕的日子是创业初期,钱只能出来,银行账户也快要见底了; 亲戚病重,他又担心又着急,却买不起回家的车票。 躺在床上只要五分钟就能熟睡的孟冰,一夜失眠,郁闷得头发都掉光了。 庆幸的是,最糟糕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两个月后,《西少肉夹馍》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首演。

几位创始人的生命都与“西洋公子肉夹馍”紧紧相连。 他们住在一起,租了一栋商住混合楼,楼上住人,楼下工作; 他们要么住在“喜少爷肉夹馍”,要么在去“喜少爷肉夹馍”的路上; 他们始终在那儿监视着商店,随时准备“救火”……

即使你在互联网公司参与开发几亿人使用的产品,也比不上创业。 孟兵称前者为“参与感”,后者为“成就感”。 “当我给员工比同龄人更高的薪水时,我很满足;当我做出别人没见过的东西时,我很满足;当我做出好东西并与别人分享时,我很满足。” 餐饮行业的生活,和做IT相比,一点也不辛苦,反而很有趣。 “只要未来是未知的,我就感到安全。” 对于未来,孟冰并没有一个精确严谨的计划。 他的未来是开放的,“不确定”中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摘自《大学生》2014年第11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