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艺流程
从原料精选加工→清洗→去皮→护色→对半切开→去芯→抽真空漂烫→灌装→排气→封口→灭菌→冷却→保温→检验→成品。
(二)技术要点
①原材料的选择。 用于罐头的梨应完全成熟、新鲜、完整,果实横径不小于60毫米,分60~65毫米和65毫米以上两个等级。 应消除疾病、昆虫和受损的果实。 使用冷藏水果时,必须缓慢升高温度,使中心温度达到15℃以上才能加工,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
②剥皮。 生产中一般采用脱皮机进行脱皮。 虽然比人工去皮效率高,但去皮不彻底,需要人工修整,去皮损失率高。
③护色。 梨果实去皮后容易发生酶促氧化褐变,生产中常用护色液浸泡法来护色。 护色液一般为1%~2%的生理盐水,或添加0.1%~0.2%的柠檬酸。 盐可以降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减少原料与氧的接触; 盐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蛋白氧化酶脱水,降低其活性。 柠檬酸可以降低护色液的pH值,从而降低酶的活性; 它还可以与护色液中的水和原料中的铁离子螯合,避免与多酚发生变色反应。 维生素C也有良好的护色作用,但在后续的加热过程和产品储存过程中会出现褐变和异味,因此不宜使用。 亚硫酸盐有很好的护色效果,但由于铁罐的罐盖和内壁是耐酸而不是耐硫涂层,原料中残留的硫会腐蚀它们,所以不宜使用。
④对半切开,去掉心。 去皮后的原料要及时切成两半,去掉心。 可根据产品要求切成两半或四分之一,但同批次产品应保持一致。 果核周围的石细胞必须去除,否则会变色。 在整个皮瓣切割和打心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原材料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⑤罐装前处理。 切割、去心后的原料在罐装前可采用三种方式加工,即热烫、抽真空和生包装。
漂烫:将果块放入95℃以上的水中或微沸水中漂烫10至15分钟,然后从冷水中捞出冷却。 热烫后可灭活酶活性,防止褐变; 同时,果实内部组织中的气体被排出,使其呈半透明状。 这种方法由于营养成分损失较大,原料受热较大,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已基本被淘汰。
抽真空方法:将果块放入适当浓度的糖溶液中(加0.1%柠檬酸),在一定的真空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恢复到常压,使果块组织中的气体排出。果粒被提取并填充糖液。 这种方法减少了酚类物质与氧气的接触,因为提前排出了果片中的气体,提高了果片的导热性,从而在后续的加热排气过程中可以快速破坏氧化酶活性,所以护色效果更好。 。 同时,由于整个过程的热处理时间减少,果片的脆度也保持得更好。
生包装法:果粒不经漂烫、不加工,直接罐装。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整个工艺时间,减少生产过程中发生不良变化的机会,因此产品具有更好的色香味。
⑥罐头。 每罐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装入规定重量的果粒,然后注入糖液,留有一定高度的顶部空间。 糖液浓度是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开封浓度,以及以果粒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基础,按每罐果粒与糖液的重量比计算的。 糖液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以维持产品中一定的糖酸比; 但加酸不宜过早,否则会导致蔗糖转化较多,加剧褐变。
⑦排气、密封。 排气的目的是排除罐内的空气,密封后形成一定的真空度,以保证产品质量。 常见的方法是将罐头置于高温蒸汽下10至15分钟,使罐头中心温度达到75℃,然后快速密封。 加热后,果块和糖液的体积膨胀,果块中的空气也被排除。 密封灭菌后,冷却后,由于内容物的收缩,顶部空间的水蒸气凝结,形成一定的真空度。 鉴于真空形成的原理,排气后应迅速密封,否则罐内真空度会降低。
上述排气方式因导热慢、加热时间长,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理想的排气方法是采用微波加热。 由于微波穿透力强,罐内各部分可同时受热均匀,短时间内达到排气所需温度,且加热时间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食品的色、香、脆。原材料。 但由于金属对微波的反射作用糖水梨,铁罐包装时不能采用微波加热排气,玻璃罐排气过程中不能加盖。
⑧灭菌、冷却。 灭菌效果决定了产品的保存性能,最终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因此,灭菌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各种罐头、罐型规定的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进行。 灭菌后及时冷却,减少热量对罐头质量的不利影响。 随后,擦干罐外的水分,并进行绝缘检查。 检验合格后,贴标、包装、入库或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