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徐徐,魔城里已经出现了初秋的景象。 辰山植物园和上海植物园内,观赏草随风飘扬,秋果挂在枝头,蔬菜成熟,营造出秋收的氛围。
辰山植物园
“草园”落成,迎来第一个秋景
今年3月,辰山植物园对“草园”进行了整修。 入秋后,草园迎来了建成后的第一个秋季景观,数百种观赏草品种竞相绽放。
草园位于辰山植物园3号门,面积约2万平方米。 分为资源采集区、食用草区、文化展示区、原物种展示区、干溪景观区、雨水花园区。 六个领域。 全园重点以干溪、湿地、混交花境的形式收集展示禾本科、莎草科、鲁莎科、香蒲科等160余种(含变种)观赏草资源。 它是观赏草的综合集合。 是集资源展示、景观应用、驯化研究、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特色园林。
目前有白色蒲苇、红色火焰狼尾草、紫色紫叶狼尾草、棕红色莎草、棕色莎草以及花叶芒、歌舞芒、金芒、斑马芒等彩叶。 观赏草正值季节。 此外,梦幻粉红草也渐入佳境,翡翠公主、紫御谷、兮辰等观赏小米品种也将逐渐进入盛花期。
辰山秋果20种尽收眼底
秋草摇曳,秋果挂在枝头。 从辰山植物园一号门右侧樱花大道出发,一路漫步至展览温室东南侧。 沿途可品尝约20种秋季水果。
樱花大道附近的草坡上,豆子大小的梨挂在树枝上。 豆子大小的果实莙达菜,无论形状、颜色还是果实结构都与梨完全相同。
河边右坡,梓树结果。 人们通常喜欢用“桑梓”来指称自己的家乡。 梓树的幼叶可食用,木质轻、软、耐腐,可用来制作家具、乐器等。
望山桥,乌桕树结果了。 它们的果实由三个花瓣(三个心皮)组成。 一段时间后,它们会变成棕色,裂开并露出带有白色假种皮的种子。 这些种子富含油。 父母说,20世纪50、60年代还没有电灯的时候,农村都是用牛油子烧油来点灯的。
望山桥的另一端,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结满了“果实”。 银杏是裸子植物,我们所说的银杏的“果实”其实是它的种子。
沿途还可以看到白塘树、缫花、南枣、香树、青山、三角枫、油柿、皂荚、山核桃、黑胡桃、绿钱柳等植物。
城市菜园亮相扮演“虙虙菜”角色
辰山植物园城市菜园里,“芹菜”最近也成熟了:叶子光滑厚实,叶子的叶脉像血管一样,叶柄的颜色有粉红色、血红色、亮黄色等。 、橙色等,这正是虙虙菜的引人注目的特点。
苋菜是一种叶用甜菜,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而进化而来。 它原产于南欧,公元3世纪至5世纪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芫荽在中国古代称为芫荽,最早出现于陶弘景的《名医》中。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龙菜又名虙虙。”
它不仅美观,而且还可以食用。 在西方,它经常在沙拉中生吃或用于汤中。 但香菜在中国从来不被认为是高价值蔬菜,多在南方食用。 在广州,根茎被称为nǎ菜。 蒜末、豆豉、腊肉等常与nǎ菜搭配,一起炒。 野菠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A、B、C、K,不仅提供抗氧化剂,还能促进心血管健康、维持血糖平衡。
上海植物园
第二届食虫植物展本周末开幕
在上海植物园,第二届食虫植物展将于9月25日开幕。当天,2020年上海植物园秋季花卉展也将同时开幕。
本次食虫植物展展出了250多种食虫植物(含变种)。 从家喻户晓的猪笼草,到肉食界洁白美丽的瓶子草,从可爱的昆虫堇菜,到有着灵活捕虫器的捕蝇草,还有长满珠宝的茅膏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大牌”昆虫世界。 除了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猪笼草之外,还会有只生长在澳大利亚的猪笼草,以及生活在水中的食虫植物狸藻。 可以说,肉食界的所有领袖都被囊括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