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菜 农村人从湖里捞上荸荠,去掉根茎,将荸荠摘下来,煮熟,晒干,装在竹篮里。

荸荠的故事

胡志雄

今天,一位同事的熟人来到办公室询问一些事情。 他从乡下带来一塑料袋荸荠作为礼物送给同事。 “这种菱角很好吃,不过现在城里很少见了。”来访者说道,同事回答道:好的谢谢,我接了放在办公室的桌子底下。 客人离开后,同事们邀请大家过来分享。 听说是荸荠。 我走过去一看,就知道是那种煮熟的野菱。 它必须去皮且呈黑色且坚实。 里面的米黄色菱角只能连着外壳一起吃。 熟的荸荠甜甜有嚼劲,生的荸荠则发涩。

我小时候的经历告诉我,如果想吃这种煮熟的野菱,不借助菜刀,徒手享受这种美味是非常麻烦的。 首先,你得用牙齿咬掉菱角的四个角,去掉外面的“铁甲”,然后取其中一个角放进嘴里,从水的中下部用力咬下去用牙齿咬栗子,然后用手将其分成两部分。 切片和荸荠饭出来后就可以吃了。

第二种吃法是将嘴对准被咬的部分,用手将米挤出来直接享用。 俗话说,米饭好吃到难以下咽!

关于荸荠,百度是这样解释的:荸荠为菱形科植物,属于菱形属。 又名肾荸荠、荸荠、荸荠,味甘、性凉、无毒。 为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荸荠的果实。 菱角皮脆,肉鲜美。 可以蒸熟、去皮后食用,也可以煮粥食用。

荸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具有利尿、催乳、止渴、解毒的功效。

严格来说,两个角是菱形,形状像牛角。 三角形和四个角都是芰。 有野生荸荠和家养荸荠之分。 荸荠原产欧洲,我国南方栽培最多,特别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我们天门地区江河湖泊网密,非常适合野生荸荠的生长。 不知道是否有特殊的培育。 在我们这里,无论是二角的、三角形的还是四角的菱角,我们统称为菱角。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荸荠了。 首先,去菜市场的人不多。 其次,街上没有老人切菱角的痕迹。 这种工艺在当地几乎失传了,着实可惜。

那些年食物匮乏,镇上的居民都有计划供应。 他们可以用门票购买。 如果他们每餐都能吃饱就好了。 哪里可以买到零食? 秋天要是能吃几小碗家人买的荸荠就太好了。 这是一种奢侈。 谁想要荸荠的其他营养和药用价值? 我们平时吃的是野生的四角荸荠,比国产的二角荸荠便宜。

农村人从湖里捞荸荠,去掉根茎,把荸荠拔下来,放在锅里煮,晒干,装在竹筐里,盖上旧衣服,带到街上,换取一块钱。几块钱,可以补贴他们。 家庭条件改善了,生活也改善了。 那时候卖菱角都是偷偷摸摸的,提着篮子在巷子里挨家挨户卖,卖到几毛钱一碗。

后来,环境似乎变得轻松了,我们经常看到老人在商店和学校切荸荠卖。

说起切菱角,确实是一项技术活。 他们大多是农村来的老人,闲暇之余挑着担子上街从事这行生意。 记忆中那个切菱角的老人头戴斗笠,身穿灰色补丁长袍,脚踩解放鞋,肩上搭着一条长板凳。

腰间挎着一个布袋,长凳两端放置着菱角和装工具等杂物的篮子。 这是主人的全部财产。 我记得切菱角的师傅一般都是在学校附近或者灶师像周围人流量大的地方操作。

大师叉开双腿,跨坐在长凳的后端。 长凳前端放置一块厚木砧板。 长凳下放着一个装着荸荠的竹篮。 他一手拿着菱角,一手拿着砍刀,然后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切菱角时,刀非常重要。 这把刀和普通的菜刀不同。 呈半圆形,边缘锋利,背厚,尖小。 切菱角时,师傅一手拿着菱角(四角野生菱角),另一只手拿着砍刀。 ,先用刀口把角剪掉,然后沿着菱角的长边切开去皮,菱角米就会从一侧漏出来。 然后依次切掉两条腿,用刀尖将剩下的菱角粘在菱角米和壳之间。 一个完整的菱角就完成了(两脚菱角的制作过程就简单多了)。 这完全是手工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 菱角的形状对生意有影响。

小时候,放学后,我们常常聚集在菱角摊周围,看师傅煮菱角,听师傅讲故事。 我们时不时地会给大家出一道题来测试,如果答对了,就会奖励我们一份菱角饭。 有时,老人见大家都不买(他穷,买不起),有意无意地从竹篮里弹出一小粒米,扔在地上。 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去吃,看谁吃得越来越快,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者还故意装模作样的说道:“别偷,这是我的,还给我。” 然后大家就散了。

事实上,对于老人来说,这并不容易。 毕竟,要把荸荠从水里捞出来,制作出荸荠,需要十几步。 辛苦工作就是换点钱补贴家用。

那时候卖米,量一个木碗一般要几分钱。 有时直接放进孩子们的口袋里,有时用废书和作业折叠成圆锥形,供顾客带回家。

我记得那时我们家还算富裕。 我的父母都在小镇工作。 我爷爷每个月还有十块钱的生活费。 即使每天一碗米粉也不是几毛钱就能买到的。 从现在开始,爷爷买不买取决于当天家里的饭菜和孩子们的心情。 一般来说,他会少买一些。 如果他心情好,他就会买更多。 孙子们会心情不好,或者被批评不听话,因为吃不饱而生气。 我们也得买。 爸爸一般买回来后就收起来,然后偷偷拿出来给我们吃,让我们平静下来。

20世纪70年代末,我正在高中学习,准备考试。 自习结束后,晚上我还要在家学习。 我学习得晚一点,并且是家里的首要任务。 每隔三五天,爷爷就会给我留下一些夜宵。 让我意外的是,到了秋天,竟然不会缺少菱角饭之类的零食。 但很快,哥哥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我还没回家,他们就早早杀了他们。 当我回到家时,我会出于习惯去找他们。 什么都没有了,爷爷笑着说,被“老虎”夺走了,明天补上。

后来,爷爷改变了做法。 他把食物放在不太注意的地方,比如米缸里、相框后面、抽屉里。 他经常和我哥哥换地方玩捉迷藏。 爷爷很擅长这一点。 实在是太有经验了,我还给它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摩天岭”。 我还是没明白这些词代表什么。 我忘不了爷爷的心血。

在我们湖区,人们除了把荸荠当零食吃外,还把荸荠做成各种菜肴招待客人。 说到这,我二叔最有发言权。 据老人说,二叔最聪明,头脑敏捷,善于发明创造。 他能用简单的米粉做出花样,“红头是上头”菱角菜,这是他家家庭聚餐菜单上的保留菜,逢年过节的家庭聚餐,只要他当厨师,这道菜就少不了。

二叔用买来的切好的菱角米做食材,提前一天用温水泡好,放置一夜。 将红枣切碎,与少量肥肉丁混合。 将材料与生姜、蒜末、白糖混合,放入碗中,置火上。 蒸熟,出锅时倒扣在大盘子上,倒入煮好的汤汁勾芡,最后撒上少许香葱、胡椒粉即可。 呈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寓意深刻,香甜软糯,吃在嘴里鲜美可口。 转变,就在我们饱餐一顿的时候,

二叔会很快从厨房来到餐桌旁观察我们的反应。 当他看到一盘快见底的时候,他会明知故问地偷偷问道:“这道菜味道呛人,让我尝尝。”

我们给他腾出了地方坐下。 他拿起勺子,尝了一点,说道:“味道还可以。” 说完,他就准备离开。 我们拦住了二叔,连连称赞他,并请他坐下。 二叔大喜,脸上立刻就表现出来了。 他带着他标志性的骄傲微笑。 “好吃就多吃点,好吃就多吃点,我还有事……”说完,转身就去厨房忙碌起来。 回想起来,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 头。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食材更加丰富,食品也更加精致、科学。 前几天,我和当地一位诗人聊天,谈到了荸荠,引起了诗人的兴趣。 荸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人非常喜爱荸荠。 我说:你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曾经参加过潜江后湖农场的笔会。 笔会的地点选在后湖中心的一处沙洲上。 组织者请我们享用了一场宴会,除了鱼之外,还有湖里的新鲜食物。 此外,还有荸荠、莲子、荷花、芡实等,其中以荸荠为主料的菜肴尤为突出。 这场“秀”给各地诗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水中八珍”是天门张家湖的特产,荸荠也是“八珍”之一。 湿地公园正在紧张建设中。 公园建成开放后,将成为天门市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 “农家乐”代表宴席将以环保、天然无污染、养生菜肴为特色。 以荸荠为原料的菜肴将成为主菜。 许多品种的荸荠也将被开发出来,我们的童年零食将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代表。

(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