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谁最中国》
图片| “来自网络”
有句话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这种柔软蓬松的白色东西不仅可以煎、炒或煮在任何东西中,而且还可以与任何食物搭配。
食欲不振的时候,一盘香椿拌豆腐就能开胃。 时间充裕的时候,吃一碗麻婆豆腐配米饭,幸福一整天。
然而百搭的豆腐,总是带着自己的纯真。 作家林海音将他比作孙大圣,明明可以改变七十二次,却傲然保持着自己的真实身份。
豆腐有地域差异。
北方的豆腐也叫老豆腐。 它的质地坚硬。 其难度之大,甚至有人可以用重物将其举起怎么样炒豆腐,行走数十英里。
豆腐在南方又称水豆腐。 口感松软滑爽,松软到湖南衡阳可以在豆腐上撒上一些葱花、姜末、胡椒粉,然后泼上一点黑豆水,直接吃。
民间有“豆腐可配十八味”的说法,无论是荤菜还是荤菜,都可以与各种食材搭配。 简直比“药甘草”更合适。
豆腐皮紧实,可炒、红烧、炒。 不管怎样,它都可以是一道美味的菜肴。 嫩豆腐清淡可口。 它可以混合和炖煮以创造出自己的风味。
豆腐的精髓在于“鲜”。
湖南长沙有一道菜肴叫“卫宫豆腐”。 豆腐虽是主角,但精华都在汤里。 将肥母鸡、火腿、猪肉、干贝、关东菇、猴头菇放入砂锅中,小火煮六小时入味。
拌豆腐是最家常的做法。
香椿拌豆腐,满口留香; 葱拌豆腐,味道鲜美; 皮蛋拌豆腐软硬咸味恰到好处。
最简单的就是在豆腐上淋点芝麻酱或者韭菜花。 即使是一块煎饼,也是一顿美餐。
另一种百搭百搭的菜肴就是炒豆腐。
在北方,小豆腐是和酸菜一起炒的。 萝卜穗子切碎腌制,与小豆腐一起炒。 其口感清爽、酥脆、嫩滑,与米饭十分相配。 在西南地区,肉末炒豆腐更为常见。 有时用西红柿代替油和盐,也有独特的味道。
另外,汪曾祺在《端午鸭蛋》中曾写过一道名叫“朱砂豆腐”的菜,是用高邮咸鸭蛋黄炒的豆腐美食。 它就像豆沙一样,味道非常鲜美。
从粗糙程度来看,大概属于虎皮豆腐。
锅中加入冷油,用中火煎炸。 最后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装饰即可。 浇肉汁的是徽州人,浇蘑菇油的是湖南人,浇葱辣椒酱则是全国流行的。
深受大家喜爱的麻婆豆腐,也是非常的火爆。 除了麻、辣之外,辣也是重点。 重要的是舀起一勺热气腾腾的辣豆腐,吸进嘴里的过程。
最奇怪的是原产于安徽的长毛豆腐。
据说,朱元璋驻军时,百姓送来的水豆腐过多,因天气炎热,上面长出了白色和棕色的毛发。 为了不浪费,朱元璋命令厨师先将其煎熟,然后与各种调料一起炖煮。 今天的毛豆腐就制作完成了。
好的毛豆腐要等到白毛长到两寸长,上面有黑点的时候才算成熟。 油炸或烧烤时味道极佳。 调味时还可以加几粒虾米,让炸豆腐更有鲜味。
豆腐就像一块海绵。 它吸收任何成分的味道。 它平淡而火热,温和而独特。 正是因为这种随和的性质,它成为了人们最日常、最喜爱的食材之一。
豆腐不仅有数百种口味,而且形状千变万化。
结块是豆腐花,脱水是豆腐,晒干是豆腐皮,发酵腌制是豆腐花,最后剩下的是豆腐渣。
把吃做到极致的中国人从来不会放过任何有潜力的新食物。
闲着没事的时候,来一碗豆腐花最好了。
南方人喜甜,所以在豆腐中加入红糖或红糖水,然后在里面撒上几片豆瓣酱和花生,可以作为下午的消遣。
北方人爱吃咸的,所以在豆腐花中加入腌制的肉和切碎的蘑菇,再加上一些香油、醋和虾米,使其丰盛而不油腻。
而对于不爱吃辣的四川人来说,即使是白嫩的豆腐也必须配上辛辣的调料,配上米饭,这就是所谓的“豆腐饭”。
与豆腐的油腻口感相比,透明的豆皮别有一番滋味。 味道可以是酥脆的,也可以是浓郁的。 一张豆皮可以把里面的所有东西都包起来。
杭州名菜炸响铃,是用豆腐皮包上细碎的肉馅,拌上葱姜末,用刀切成小块,最后入锅煎炸而成。 因此菜咀嚼时发出脆脆的声音,略呈钟形,故名香菱。
在潮汕地区,豆腐里的馅料变成了木耳、韭菜、胡萝卜等,调味品也更加丰富。
至于豆腐干,那就更棒了。
在扬州的茶馆里,有一种小吃叫“干丝”。 将一块豆腐干用精细的刀工切成30细丝,然后在沸水中煮,淋上芥末和香油,以保留豆腐干的香味。
后来还有干丝用鸡汤煮。 虽然不是正宗的老味道,但还是很好吃。
南京人的口味比较奇怪,干货可分为香干货和臭干货。
干香是一种熏制的零食,没事就嚼两块。 天气炎热时,手竿用陈盐水或锯末熏制。 它有臭味,但不刺鼻。 切成片沾上香油吃,倒是很香。
不过,豆腐干毕竟不如正经菜肴。 更融入休闲时光,有轻松的味道。 凉爽的秋夜,一碗干豆,两杯白酒,也是一份属于寻常百姓的独特情怀。
人们不禁想起明末怪人金圣叹行刑前留下的一句话:“豆腐干和花生一起嚼,味道像火腿肠”。
清朝时有一个人爱吃豆腐。 他曾总结豆腐系列的各种食物,并写了一首诗。 一句话是“不顾形式与品质的破坏,尽全力为苍生服务”。 这可能是对豆腐最重要的评论。 很好的总结。
它不仅可以与多种食材搭配使用,可以适应各种烹饪方法,甚至它的不同形态和剩余食材都可以被人们所利用。 这确实是一块像海绵一样,多变又随和的豆腐。
豆腐因其味道浓郁,也被认为是肉类的替代品,因此也被清人称为“小宰羊”。 在食物资源匮乏的古代,豆腐可以说是送给每一个平民的礼物,也象征着朴素和勤劳。
在古章小说、戏剧中,作者总喜欢安排一对靠磨豆腐为生的无依无靠的老夫妻。 在汉语中,“豆腐西施”指的是贫苦人家的美丽姑娘,“豆腐官”指的是衣袖清白的清官。
我们所说的“麻婆豆腐”,还可以追溯到清朝一位名叫文的四川姑娘。 凭借着做豆腐的绝活和勤奋的性格,她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掌柜。
豆腐虽是常见食品,但帝王将相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 据记载,乾隆下江南时,在农村吃过一道农家菜,菠菜豆腐炖。
乾隆吃后非常喜欢,就问农夫这道菜叫什么名字。 农夫不敢直接说是菠菜和豆腐,就说是“金镶白玉盘,红嘴绿鹦鹉”。
其实,这位农民大可不必惊慌。 毕竟爱吃豆腐的康熙很早就将其视为御膳中的美味食材。
在清宫廷,豆腐是用来养生的。 康熙曾向年长的下属宣传豆腐的功效,“我有豆腐的日常用处,与一般的豆腐不同,可以由御厨、太监传授给总督的厨子,以便用于做菜”。剩下的世界。”
除了延年益寿之外,豆腐还被认为具有美容功效。
据民间传说,慈禧太后为了保持容貌,每日吞食珍珠玉石。 她让御厨准备了四十九口热气腾腾的锅。 每锅里都盛满了需要四十九天才能煮熟的珍珠豆腐。 这些锅轮流蒸,慈禧太后每天都能吃到美容养颜的“珍珠豆腐”。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家贵族,豆腐都是他们的最爱。 在万千食材中,唯一能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一定就是这道软嫩的豆腐了。
淮南豆腐宴
豆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还有它的平凡和谦卑。
像豆腐一样,要随和,包容别人一时的失态; 你也应该像豆腐一样干净、自给自足; 你还应该明白,豆腐就跟豆腐一样,随人之便,无事而改。
修养豆腐,也是修养我们的生命,就是要纯洁和谐,但又不同。
编辑丨阿普普
-参考资料-
“中国豆腐”林海音
汪曾祺《人间草木》
《豆腐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齐玉君
-特别感谢-
厨房、兔宠网、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