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中科院培育的6.5米巨型高粱,亩产高达15吨,含糖量接近甘蔗? 这么高的品质和高产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连稻草叶也能收割利用吗?
网络报道贵州出现5米多高的高粱,引起无数质疑和惊喜,但你知道吗? 这不是极限! 真正的神话在于中科院。 与中科院培育的巨型高粱相比,贵州的这棵高粱植株整整相差了一米半! 你没听错,6.5米的巨型高粱有两层楼多高,就像生长在田野里的小树一样。 这些就是中科院精心培育的品种——中科天1号和2号。
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你可能会想到糖蜜。 事实上,这种高粱的含糖量可以达到15%左右,但目前它的主要功能既不是酿酒,也不是制糖。 反而有望成为畜牧青饲料种植的主力军。 由于其味道好,牛羊几乎都爱吃它。 同时,由于产量巨大,每亩可达15吨,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简直是最好的天然牲畜饲料。 当然,这是因为高粱整株的产量都是作为饲料计算的,包括茎、叶、穗。 全株可作饲料。 如果单纯计算高粱穗的产量,也不会这么夸张。
与植物引人注目的高度相比,中科天一号和中科天二号的另一个特点更加引人注目。 尤其是中科田1号,虽然含糖量在8%左右,但作为牲畜饲料的适口性已远远超过普通饲料。 更重要的是,在植物生长的拔节期,其粗蛋白含量可达16%。 以上,蛋白质的可消化部分已达到9%以上,整体可消化营养素在70%。 因此,饲养奶牛可以有效提高产奶量,饲养肉牛、羊可以提高肉质。
至于中科天2号,虽然产量没有达到亩产15吨的惊人表现,单次收获也只有7吨至8吨左右,但成熟时株高可达6.5米。 ,而这两个品种中,也是含糖量能达到15%的一个。 这样的含糖量已经赶上甘蔗了,所以这种高糖的特性不仅使这两个高粱品种广泛用作饲料,而且也提供了产糖的可能性。 想想看,如果能从牛羊的饲料中提取甜糖,那该是多么有趣啊! 而1号除了亩产大之外,还有一个优良的特点。
———————————-
高粱可以多次收获。 它不仅产量大,在种植上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呢?
中科院研制的两种高粱中,中科田1号和2号用于配制青饲料。 1号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多次收获。 整个生产期可收割2~3次,与割高粱一样。 就像韭菜一样,难怪产量能达到15吨。 播种后只需60至70天即可首次收获。 此后,每次收获后只需40至50天即可再次收获。 这样的多次收获可以让农民根据草料的需求随时获得新鲜饲料。
但要满足这样的“无限”生长,仍然需要保证相对良好的灌溉和全年至少180天的无霜期。 也就是说,良好的成长需要一定的适宜环境作为基础。
所以,中科天二号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作用。 作为较耐寒、耐旱、耐盐碱的品种,虽然是一次性收获品种,但实用性极强,非常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种植。 我国北方是畜牧业重要地区。 引进这种高粱,有利于改善牲畜饲料结构,甚至对保护牧场免遭过度放牧起到积极作用。
这种高粱具有非凡的适应性。 无论是山坡、平地还是海滩,只要有土壤、有水高梁米,它就能生长。 该品种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相对较低,在干旱地区生存的概率较高,而且比较耐寒,在低温地区也能生存。 这样,在无霜期短、干旱的西北地区种植这种高粱是极其可行的。 现已在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新疆、宁夏、内蒙古等西北地区种植,并已试制成功。 农民的肯定。
同时,由于适应性强,这种高粱的种植和管理都比较简单。 只要温度在10度左右就可以播种。 种子可按需直接播种,生长过程中可提供适当的灌溉。 然而,收获期间可能需要机器。 毕竟,4、5米高,甚至6.5米高的高粱,人工搬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总的来说,在一些资源有限的地区种植这种高粱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而巨型高粱无疑是农业科学研究的巨大突破。 它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希望。